第262章 舟船尽出,千帆尽动(2/2)
事实上,许多中下层将校心中都很清楚,论整体实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此番东征的军队,与丞相倾注心血、集结大汉最精锐力量打造的北伐军相比,确有一定差距。
便是水师,除却那几艘庞大的楼船旗舰能壮壮将士胆气外,大部分中上层将校都明白,在舟船操驭、水战经验上,大汉水师与世代生长于江海的吴人相比,劣势客观存在。
只是,东征首战,连战连捷,速克重关,复又斩将搴旗,一路高歌猛进直逼巫县江关之前。
凡此种种,极大鼓舞了东征军士气,彻底冲刷了先前因夷陵惨败而事实存在的不自信。
豪情与信念已然蓬勃而生。
士气与军心,这股无形无质却又真实存在的力量,很多时候,确是比精良的装备、严酷的训练更为重要的致胜因素。
刘禅看着帐下群情振奋的将领,抚掌作声:
“好!既然诸君皆有如此雄心壮志,朕便拭目以待,静观我东征健儿如何摧城拔寨,扬我大汉国威!大汉万胜!”
“大汉万胜!”
“大汉万胜!”
气氛已至。
刘禅这才率诸将去见识了一番八牛弩的威力,并告诉他们,这就是大汉这一战的秘密武器。
诸将在震惊、狂喜的情绪中,各自回营备战。
刘禅望着诸将远去的背影,下意识摩挲下颌短须。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上游秘密赶造巨筏,以破解江锥铁索的行动,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知情者仅限于刘禅、陈到、关兴、赵广等寥寥数人。
同样,辅匡、柳隐率一支精兵悄然穿插至敌后,将切断巫县与秭归联系的行动,更是绝密中的绝密,寻常将校根本无从得知。
至于具体的作战时序、主攻方向的最终确定,刘禅亦不打算在此刻广而告之。
真正的决策,仍然只在最核心的小圈子里酝酿。
许久,刘禅才将目光投向陈到、关兴、赵广等几人:
“用兵之法,所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云云,千章万句,无外乎『多方以误之』。
“朕今日大张旗鼓,升纛巡营。
“其一,自是为此间将士鼓舞士气,彰我大汉克复荆襄之决意。
“其二,便是要让对面的潘濬、孙韶,摸不透我大汉真正的意图究竟何在。
“朕之龙纛高悬于此,彼辈便会无端揣测,狐疑不定。
“既须分兵加固南岸防务,又不敢轻易抽调北岸守军支援,更会分心他顾,防备一切可能。
“如此犹豫不决,左右难顾,便是其取败之由了。”
关兴眸中精光闪过,低声道:
“陛下圣明!
“如此一来,吴人心神被扰,判断失据,兵力分散。
“无论他们最终判断我主攻方向是南是北,都将陷入被动!
“其注意力,势必被牢牢吸引在两岸攻防之上!”
赵广闻言至此,脸上亦显出兴奋之色,接道:
“潘濬、孙韶二贼绝计想不到,我大汉此番破敌之关键,既不在南,亦不北,而在滔滔江水之上,在彼辈万无一失的沉锥铁索之间!”
…
正月二十,江雾依旧。
江水激荡,寒意仍然刺骨。
两岸山峦亦隐没于雾气中。
黑黢黢的轮廓隐约可见,如同巨兽蛰伏。
“——咚!”一声战鼓突兀地撞破了这片死寂。
鼓声沉闷,震荡江天。
“咚咚咚!!!”
紧接着,战鼓一声接着一声,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急。
最终,汉军战鼓狂揍,连成一片撼心动魄的雷霆之音。
江岸在鼓声中震颤。
铁索南关,汉军营寨辕门洞开。
一队队顶盔掼甲的汉军兵士默然无声地列队而出。
铁甲撞击声,混杂着沉重的脚步声,在雾中凝聚肃杀之气,军官们高声巨吼,催促进兵。
巨大的攻城器械一架又一驾被辅卒、民夫们奋力推拽,碾过泥泞的土地,吱呀作响。
中军大旗下,陈到按剑而立。
深吸了一口湿冷的空气,沉声对身旁的传令兵道:“传令各营,依计而行,保持阵型,缓步推进!有喧哗乱阵者,斩!”
“诺!”传令兵抱拳领命而走,身影迅速没入雾中。
横江铁索南北两关。
汉军全部出营列阵。
攻城器械全部推到吴人关前。
吴军如临大敌。
潘濬在江北的巫县闻鼓而惊。
孙韶则在江南铁索关固守待敌,严阵以待。
而就在这大战一触即发,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在横江铁索及两岸关隘之时。
滟滪关上游二十里外。
一处江水拐弯的隐蔽河湾处。
八艘巨大的木筏,正悄无声息地滑入主航道。
木筏之上,并非空无一物。
而是用木材及泥土搭建起了简陋的堡垒和挡板,甚至能看到一些被油布覆盖着的、形状古怪的物件。
每艘木筏上,都肃立着百余名水性极佳的汉军锐士。
一名年轻的将领,站在为首的木筏前端,身形挺拔,目光如炬,正是陈到之子,楼船将军陈曶。
他抬手示意,身边的鼓手便迅速向后方各筏打出。
八艘巨筏在大江上浮浮沉沉,以一种不急不缓的速度,朝着下游三十余里外的巫县,朝着那一道横江铁索悄然袭去。
浓雾隐藏了它们踪迹。
催征鼓在江面上响起。
汉军舟船尽出,千帆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