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我在印度当老爷 > 第256章 人人买得起

第256章 人人买得起(2/2)

目录

印度能数得着的大报纸,几座大城市的地方报纸,几乎全是苏尔电器的这条广告。

饱和式的轰炸,立刻让苏尔电视机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

大家没见过这种新奇的广告营销,不管是“人人买得起”,还是留有悬念的价格,都吸足了民众的眼睛。

印度的传统广告,恨不得把价格贴到观众的脸上,偏偏苏尔电器反其道而行。

人的想法总是奇怪的,你越是不说,他就越好奇。

这个话题已经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不知不觉向着社会热点转变。

阿希什十分佩服老板的头脑,他早上刚出门就有人围上来问,厂里的电视机到底卖多少钱。

别看卡玛大院被划为贫民窟,但这里住的大多是苏尔电器的工人。

他们两个月的薪水加起来,完全有能力消费电视机这种高端产品。

大楼里有水有电,家人也有床睡,不再需要打地铺,这种日子已经十分贴近传说中的中产阶级。

现在就差一台电视机,它是你跻身中产的证明。

泰姬玛哈是自强者的登身之阶,苏尔电视机就是中产家庭的标识牌。

大家蠢蠢欲动,但阿希什守口如瓶。

这是苏尔电器的商业机密,怎么能轻易泄露呢。

按照罗恩制定的策略,要等到这周的最后一天才能放出风声,那时候口碑差不多已经完全发酵。

阿希什打了几句马虎眼后,就匆匆离开卡玛大院。

今天休息,他不用上班。他出门是要去一趟米拉路,那里的房子已经装修完成。

公寓离卡玛大院还有点距离,他要搭乘市内火车。车站广告是给亟待逃离孟买的打工者看的:“海外找工作就看xx报。”

车站广告也是给渴望归园田居的都市人看的,多半用玻璃镜框裱起来、挂到墙上,与躲在壁龛打盹的流浪狗为邻。

“图卡什村安可农庄(农舍火热待售)内有二十棵芒果树、十棵腰果树、十棵其他果树(共四十棵),每平米仅售二十卢比。”

人们在晨间匆匆而来,又在夜晚匆匆而去。他们匆匆瞥一眼车站里的广告,怀揣幻想方才默默承受上司的颐指气使,方才咬牙忍耐回程时摩肩接踵的火车厢。

他们不断告诉自己:会有那么一个小村庄,村里会有那么一栋小房子,四周密布果树,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等人采撷,果园祥和宁静,一如在外婆家的农场度过的童年。

阿希什以前也会这么幻想,但现在不了,因为他已经迈上更高的台阶。

在这座城市里过得舒不舒服,全看你有没有钱。

有钱就不需要去海外打工,也不需要去农村享受田园生活,孟买有你想要的一切。

当然城市的大多数居民都是普通人,他们希望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划算的商品。

就比如车站广场那副巨大的海报,苏尔电视机的海报。

人人都买得起,多么亲切的字眼。

三个白领丽人正用英语对着海报指指点点,似乎在对电视机时尚的外型评头论足。

一个头发稀疏的中年,也仰着头,眼睛眨也不眨。

孩子拽着妈妈的手,赖在海报地下不走,哭闹着要把这个大玩具搬回家。

打着耳钉的年轻人,也目露神往。他很喜欢某个私人频道的节目,却只能挤在路边的店里硬蹭。

阿希什露出笑容,他听到了渴望的呼唤,整座城市都在窃窃私语。

车厢里一样有苏尔电视机的广告,被挤的动弹不得的乘客,只能盯着广告无聊的打发时间。

或许你开始的时候不以为意,但只要它在你眼前出现的时间够长,你终究会认真起来。

阿希什发出满足的喟叹,他今天的情绪价值,已经被拉满。

米拉路上的新家,一如拉珠所住的那套公寓,非常西式。

附近的开发商或许想营造某种欧洲氛围,为此起了欧式的名字,哪怕拼写错误也在所不惜。

譬如坦沃高池,实际应为“坦沃高地”,又譬如昌德雷什梅岸,大概是对应“昌德雷什海岸”。

但它们到底还是建起来了,几百幢楼房散布各处,另有一些烂尾了,等着房价或有一日飙升再重新开工。

小区建筑看似富丽的外观给了住户坐拥奢华、身处国外的错觉,他们假想中的异国情调必然是“奢华的”。

孟买的普通百姓可以不要连续的供电、不要全天供应的自来水、不要宽敞平整的道路。但不能没有气派,不能丢了脸面。

阿希什好好欣赏了一番这个别具欧式风情的小区,才准备走进大门。

但有人拦下他,一个和他同单元的邻居,专门做经销商生意。

“老兄,现在到处都在讨论你们的电视机。所以到底是什么价,我准备搞一批。”

“你不是卖香水的吗”阿希什奇怪道。

“卖什么不是由我决定,那得看市场需要什么。你就告诉我这有没有搞头,我准备玩把大的。”

“我只能说它是绝无仅有的,会引发一场大地震。”

“真的”那人眼睛一亮。

“明天就开始接受订货,别怪我没提醒你。”

阿希什信心十足,苏尔电视机马上就要开卖了。

他们已经备了一个月的货,两条生产线,白天黑夜都不停。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