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函谷关之战(1/2)
(这一章是大章,两章合一,已重新修改)
三国第一CP,诸葛亮与司马懿。
两人既是宿敌也是知音,他们都是当世的旷世奇才,智计无双,他们是棋逢对手的宿命羁绊,更是惺惺相惜的知己。
你以为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能把司马懿的大军逼退?
实则那是一场顶级谋士的默契双赢。
对于司马懿而言,倘若他闯入城内,活捉诸葛亮,那他立刻会成为曹魏最大的功臣,功高震主的他,只有一个结局。
鸟尽弓藏!
唯有一死。
对于诸葛亮而言,向来谨慎的他,此刻下了这辈子最大的一个赌注,他赌的是司马懿的理性,而诸葛亮弹的不是琴,是人性;空的也不是城,是局面。
智慧、勇气、忍耐、决心。
这是他们每一次交锋,留在棋盘上的对话。
......
......
万事俱备,蜀魏的函谷关之战正式拉开序幕。
关中有五大险塞关隘,分别是潼关、萧关、大散关、武关以及函谷关。
李白在《蜀道难》中曾提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句诗词,恰恰可以形容函谷关的险绝。
函谷关犹如一道铁铸的咽喉,扼守在秦岭余脉和黄河峡谷之间,那条崖壁上凿出的险道,仅仅容许少量的军队通过。
“函谷”两字的篆书,在凛然的杀气中,显得分外清晰。
这道关隘犹如天工开凿的屏障,将关中与中原生生割裂。
诸葛亮站在高处,羽扇轻摇,目光沉着地审视着这座天下闻名的险关。
他身后,蜀军大营连绵数里,旌旗招展,却在这天然屏障前显得过于渺小。
“丞相,司马懿已将外围所有兵马调入关内,看来他是打定主意死守此地了。”张苞递上刚收到的情报,沉声说道。
诸葛亮微微颔首,并没有多少意外。
他深知司马懿此人用兵谨慎,不像夏侯楙、曹真那般好对付。
“传令众将,中军大帐议事。”
......
自古以来攻城的法子颇多,上天入地,无所不精。
诸如云梯强攻、挖地道、投石车、火攻、水攻、收买内应等等,为了拿下一座城池,扩张一分疆域,可谓绞尽了脑汁,费尽心思。
当然,这其中所付出的代价,也是颇为高昂的。
凡攻城之战,又有多少将士倒在冲锋的路上?
《孙子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可是,能做到这一点的军事天才,从古至今又有多少呢?
中军大帐内,蜀军将领齐聚一堂。
大帐中间摆放着函谷关及其周边地形的沙盘,关隘的每一个细节都被精确还原。
“诸位都看到了,函谷关易守难攻,司马懿将外线的兵马收缩到关内,准备跟我军打一场持久战。”诸葛亮羽扇轻摇,环视众将,“今日请诸位来,便是商议这破关之策!”
众人神色凝重,首先他们排除了招降这种可能性,他司马懿若真能屈居于人下,就没有历史上的洛水之誓和高平陵之变了。
众将在中军大帐内商议了一上午,也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破城法子,想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函谷关,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
有司马懿这个老奸巨猾的狐狸在,任何的计谋他都能轻松化解。
智谋不成,那只剩下一条路。
强攻!
此时,张苞率先开口,他曾亲眼见识过震天雷的可怕之处,于是高声抱拳请战:“丞相,咱们有震天雷这等逆天的神器,何须多虑?末将愿带五百人马,冲入函谷关下,几千颗震天雷扔出去,任它函谷关如何坚固,也得将城门炸出窟窿来!”
“只要城门被炸出缺口,我军便可长驱直入!”
闻言,帐内不少将领纷纷点头附和。
震天雷的威力很多人他们都是见识过的,长安城够坚固了吧?当年还不是被陛下用震天雷轰开了城门?
诸葛亮却愁容满面,他了解司马懿,既然他选择了死守,又知道蜀军有敲开城门的神器在,不可能没有应对之策。
“报——”
前方斥候突然闯入帐中,单膝跪地大声道:“魏军在关前布设了大量障碍,还挖掘了数道壕沟!”
诸葛亮轻叹一声,他知道司马懿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看来这场仗,无论如何都要打了。
“传令下去,准备攻城!”
......
正午时分,函谷关外的蜀军大营全军出动,数万大军兵临函谷关下。
与此同时,诸葛亮分出一万兵马由魏延统领,让其转战南下,攻下武关!
镇守上庸城的赵云,也接到诸葛亮的军令,让其奔赴宛城、樊城一线,以牵制曹魏的军队。
伴随着战鼓声隆隆擂响,第一次攻城战正式开始。
此次攻城震天雷唱主角,当然霹雳营的弟兄在抛雷之前,必须得有掩护,否则还没等到城下,就会被守城的魏军射成刺猬。
于是,一架架云梯、投石车被运了上来,投石车上装有火油、巨石等物,伴随着一声令下,它们尽数被抛射到城头上,将城上的守军砸得不敢轻易抬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