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出师表》2.0版(2/2)
众臣闻言,皆面面相觑,但并未有一人出列反对。
太史谯周出列说道:“陛下,臣夜观天象,发现北方圣气淡薄,星曜黯淡无光,此乃天意示警,北伐可图也!”
片刻,马谡出列拱手道:“司马懿被迫隐退,魏军缺乏统筹全局的主帅,此时不出兵,更待何时?”
随后蒋琬和费祎交换了一个眼神,附和道:“臣等附议!”
此时董允站出沉声道:“陛下,北伐事关重大,虽有机可乘,但粮草、兵员、行军路线仍需要详加筹划一番。”
“董大人所言极是。”刘禅赞许点头道,“所谓兵贵神速,机不可失,相父以为如何?”
诸葛亮目光迥异,拱手道:“臣以为可分两步走,第一从长安方面调兵遣将,做好出征的准备,第二则派遣细作深入魏境,探查虚实,若情报无误,则大军可直入函谷关。”
刘禅点点头,再次扫视群臣:“诸位可还有异议?”
令人意外的是,殿内一片寂静,就连一向谨慎的董允也默默点头。
看到这一幕,刘禅也有些诧异,此次北伐的提议,众臣的态度出奇的一致,竟然没有一人有异议,跟历史上北伐前的准备完全不同。
“好!”刘禅从龙椅上站起,高声道:“既然众卿意见一致,那便即刻准备北伐事宜,此次北伐,相父总领军政,蒋琬、费祎负责粮草的调度,诸位将军各司其职,着手整顿兵马器械。”
众人齐声应诺道:“臣等领旨!”
此时,诸葛亮出列恭声说道:“陛下,臣有一奏表呈上,唤作《出师表》,望陛下应允亮当朝宣读。”
刘禅嘴角轻扬,心道这重头戏终于来了!
他也想看看这个时空下的《出师表》跟历史上的有何不同。
“允!”刘禅高声道。
诸葛亮清了清嗓子,将奏表摊开,高声诵读道:“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殷实,此乃北伐绝佳之机。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今陛下神武天纵,已据西凉之骏马,长安之雄关,荆襄之沃野,南中七郡,新定未久,亦输诚纳贡,当此之时,臣怎敢不尽肱骨之力,效命于疆场?”
“...观天下之三分,曹魏据中原而民疲,东吴守江东而势孤,陛下坐拥秦川之地,虎视河洛之地,此高光再世之机也,若不趁势北伐,恐贼据险固守,后图之难矣...”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西凉铁骑可出潼关,荆州水师可下襄樊,当奖率三军,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陛下天资英断,远胜桓灵两帝,麾下良将,多过韩、白...”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