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民国从小混混开始无法无天 > 第356章 教育革命

第356章 教育革命(1/2)

目录

杭城乡下的雨下得跟瓢泼似的,泥点子溅得新式学堂的水泥墙斑斑点点。白发老塾师王老头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摸了摸教室里的水泥课桌,指甲缝里还沾着昨天磨的墨汁。\"乖乖...\"他喉咙里发出嗬嗬声,\"这玩意儿比我屋里的檀木书桌还硬实,能用上百年吧?\"

旁边扎着麻花辫的年轻女教师李雪梅正调试投影仪,白布墙上突然跳出长城的影像,垛口在光影里泛着青光。\"同学们看好了!\"她拍了拍讲台,声音脆得像新摘的黄瓜,\"这就是咱们华国的万里长城,两千多年都没塌!现在你们要学知识,将来筑起比这更结实的'学问长城'!\"

教室里的苗家娃们看得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鼻涕流到嘴边都忘了擦。有个光脚小子突然举手,裤裆还破着个洞:\"老师!这长城能挡洋鬼子的炮弹不?\"

\"当然能!\"李雪梅踩着洋铁皮水桶踮起脚,把投影仪调得更亮,\"知识就跟长城砖似的,砌得越厚,洋鬼子的坏心思就越钻不进来!\"她想起上个月章太炎发来的电报,说大帅下了死命令,半年内要让西南三省八成娃子进学堂,气得漂亮国传教士直骂娘。

正说着,教室门\"砰\"地被撞开,王二麻子顶着一脑袋雨水闯进来,军大衣上还沾着贵州的泥巴。\"李老师!\"他抹了把脸,水珠顺着胡茬往下滴,\"大帅让老子送教材来了!\"身后跟着的兵痞们抬着木箱,往桌上一放就震得粉笔灰乱飘。

王老头凑过去一看,木箱里全是花花绿绿的课本,封面上画着拿着步枪的娃娃和会跑的火车。\"这...这字咋这么简单?\"他拿起本《识字课本》,上面\"中国\"俩字写得跟画似的,比他教了一辈子的八股文好认多了。

\"简单就对了!\"王二麻子抠了抠牙,掏出大帅亲笔写的条子,\"看见没?大帅说这叫'简化字',以后念书就跟吃面条似的,顺溜!\"他想起在西南剿匪时,苗族娃子们捧着课本念\"一寸山河一寸金\"的模样,心里就跟揣了暖炉似的。

李雪梅翻开课本,里面夹着张油印通知:\"王团长,大帅还说要给学校配'电匣子'?\"

\"啥电匣子?\"王二麻子挠了挠头,突然一拍大腿,\"哦对!就是能说话的铁盒子,陈多余那龟儿子鼓捣出来的,说是能播《华国之声》!\"他想起上次在军工部看见的收音机,巴掌大的玩意儿能传出千里之外的声儿,比算卦的罗盘还神。

正说着,窗外突然传来\"突突突\"的摩托声。王二麻子掀开窗帘一看,只见三辆三轮摩托停在操场泥坑里,骑车的兵痞们跳下来就往屋里搬东西,嘴里还骂骂咧咧:\"狗日的泥地,差点把老子颠散架!\"

领头的副官抱着个铁疙瘩走进来,往桌上一放就噼里啪啦冒火星。\"李老师,这是最新式的'教学放映机'!\"他抹了把脸上的油,\"大帅说了,以后上课不光能看画儿,还能看'活动画片'!\"

王老头吓得往后退了半步,拐杖差点戳到火盆里。\"活...活动画片?莫不是西洋镜吧?\"

\"比西洋镜厉害十倍!\"王二麻子抢过话头,指着放映机上的镜头,\"这玩意儿能放《铁道游击队》,讲的是咱们工人拿撬棍撬洋鬼子铁轨的事儿!\"他想起上次在北平看的露天电影,银幕上的火车跑得跟真的似的,把围观的老太太吓得直磕头。

李雪梅眼睛亮得像夜明珠,伸手摸了摸放映机的散热孔:\"太好了!这下孩子们能看见外面的世界了!\"她突然想起什么,对王二麻子说:\"王团长,隔壁村的苗家娃还不敢来上学,说怕'汉人的巫术'。\"

\"怕个球!\"王二麻子把驳壳枪往桌上一拍,震得墨水瓶直晃,\"老子现在就去把那蛊婆抓来!让她看看是她的蛊虫厉害,还是咱们的课本厉害!\"

\"别别别!\"李雪梅赶紧拉住他,\"我已经想了个办法。\"她从抽屉里拿出包花花绿绿的糖块,\"这是水果糖,苗家娃子没见过,我打算用这个引他们来上课。\"

王二麻子捏起块橘子糖,放在嘴里嚼得咯吱响:\"行!还是你们文化人脑子活!\"他突然压低声音,\"告诉你们个秘闻——大帅昨儿在北平跟章太炎打赌,说要是三年内没让全国娃子都上学,就把胡子剃了给章太炎当毛笔使!\"

教室里爆发出哄笑,王老头笑得直咳嗽,手里的《识字课本》都拿不稳了。就在这时,屋外传来怯生生的脚步声,几个光脚的苗家娃扒在窗户上偷看,鼻子上还沾着草屑。

李雪梅赶紧拿着糖块跑出去,蹲在泥地里给孩子们分糖。\"尝尝看,甜不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