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朱应:直面朱元璋,这皇位,我并不在乎!我随时可以走!(2/2)
“正法了就好。”
听到这个消息,朱元璋眉宇也是浮起了一抹波澜。
杀妻之仇。
朱元璋怎能不怒。
灭吕家九族,便是他亲自下旨的。
“皇上。”
“吕本在临死前还说会让臣等陪葬,臣怀疑吕本或许有暗手。”
“此事还需锦衣卫详查。”朱应此刻开口道。
“暗手?”
朱元璋眉头一皱,当即道:“传蒋瓛。”
“老奴领旨。”
云奇立刻快步退了下去。
“沈尚书此番辛苦了,沈吕两家如今已经正法,你也归于刑部结案吧。”朱元璋又对着沈溍说道。
“臣领旨。”沈溍恭敬领旨。
待得沈溍离开。
殿内只剩下了朱元璋祖孙三人。
“雄英。”
“依你来看。”
“吕本最后说的话究竟是临死前的妄言还是如何?”朱元璋问道。
“臣觉得,吕本绝对做了什么暗手。”朱应带着几分肯定的说道。
“他能留下什么暗手?”朱元璋眉头紧锁。
“爹。”
“此事无需太过烦忧,交给锦衣卫去查吧。”
“如今此事已正法,接下来就是好好处置国政了。”
“雄英。”
“既然你回来了,往后也不能闲着了,每天可要入东宫帮我处置政务啊。”朱标笑了笑,对着朱应说道。
“皇上,太子。”
“臣可不会处置政务。”
“臣所擅长的还是军伍之事。”朱应笑了笑,回道。
“不会可以学。”
“未来大明是你的,自然也是要学会政务处置,不会也可以慢慢学。”
“而且你小子最喜欢藏拙了,别以为咱不知道你在装。”朱元璋没好气的道。
“爹所言极是。”
“雄英就喜欢藏拙。”朱标也赞同的点了点头。
看着两人都想要让自己处置政务,朱应一笑,索性也是直接摊牌了。
“皇上和太子都说大明未来是我的。”
“那如若我所定国策,所处政与皇上所定有不同之处,那又该如何?”
“如若让我处置政务,我所看到的,所见解的,所处置的,可都不同。”朱应缓缓说道,神情也逐渐变得严肃起来。
“看来你小子心中已有理政之路了。”
“说来听听。”朱元璋笑了笑。
“臣可以说出来,甚至都已经整理好了一份国策施行之本。”
“但能否施行也是看皇上与太子是否施行。”朱应缓缓开口。
“拿来吧。”朱元璋也懒得废话,仍然是平静的笑着。
朱应也不犹豫,直接从怀中拿出了一张纸,然后放在了朱元璋面前的御案上。
朱标立刻走上前,只是一眼,在看到了纸上所写的两个字,脸色就是一变。
朱元璋一看,老脸神情也是一变。
因为在最上面两个字,便是【削藩】!
紧接着。
便是一句话。
“藩王之祸,不在如今,而在未来。”
一句话接一句话。
朱应既打算改变大明了,那首当其冲就是改变这大明最大的祸端,藩王。
要知道。
虽然藩王的封国只是一府之地,但藩王在这封国内执掌军政大权,相当于就是一个皇帝了。
虽然要向中央朝廷缴纳赋税,但被他们吃了一遍后,基本上就没有多少了。
所以朱应第一刀,自然就是要砍向藩王。
解决了藩王之后,便是第二项,针对朝廷给宗室的岁俸供养。
当看着朱应所写的这些,朱元璋脸上的笑容已经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奈。
“雄英。”
“你真的无法容下你的这些叔叔们吗?”朱元璋叹了一口气。
“皇上此言何意?”
“难道以为臣此番所言是为了对付他们?不给他们活路?”
听到朱元璋这一问,朱应也是有些来气了,眉头紧皱,十分不悦。
说到底。
朱应并不是太稀罕这皇长孙的位置,相比于大规模改造大明,这太过损耗朱应的时间了,还不如在外开创一国,破而后立。
省得这样浪费时间。
“臣知道皇上心中所想。”
“无非就是将藩王分封出去了,未来守护中央朝廷,哪怕是以后真的太子的子孙真的有昏庸之辈,未来天下还会是朱家的天下。”
“无论天下如何争,朱家终究是天下之主。”
“但,如若皇上就这等眼界,那我也不必留在大明了。”
“臣会让皇上看到,我在外所创的一国会成为怎样的一国。”朱应沉声说道,语气带着一种冷意。
自身实力,便是朱应底气所在,无需依靠皇族,更是朱应的底气所在。
反正都已经给他们摊牌了。
朱应原本的路就是在大明之外立国。
看着朱应这认真的样子。
朱标也被吓到了。
“雄英。”
“不可胡言乱语。”朱标连忙对着朱应道。
随后又急忙看向了朱元璋,抱拳道:“爹!雄英毕竟还小,不懂太多,还请不要生气。”
但朱应既然敢拿出这削藩的国策来。
那就不怕,也是下定了决心了。
“皇上不是说要将大明交给我吗?”
“如若我说实话,实则我并不是太在乎,因为我见过真正的大世,我见过真正的天下,更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世界。”
“既然是一家人,那我今日索性也将话给说开了。”
“这削藩无论皇上与太子削不削,如若你们未来真的要将皇位交给我,那我肯定会削的,只不过未来你们真的将皇位交给我,我削藩的话,必然是血流成河。”
“而现在,皇上与太子去,凭皇上对天下的威望,足可兵不血刃。”
“当然。”
“皇上也可以下旨,宣告朱雄英已经死了,我随时可以离开。”朱应十分镇静的说道。
听着这话。
朱标已经变得极为忐忑了。
哪怕是他,也不敢如此与他的父亲这样说话。
此刻他甚至都不知道如何开口去劝说了。
因为朱应的话摆明了就是在威胁朱元璋了,而且意思也很明显,反正他这削藩之策就已经写下来了,这也是他必须施行的国策。
如今他们不施行,而未来如果皇位落在他的手上,那必然会施行的,而且一旦由他朱应来施行,那些藩王们只怕也不会老实,朱应铁腕镇压肯定会血流成河的。
同时。
朱应也说出了另一个根本,如果不将皇位交给他,他也无所谓,他可以在大明之外立国,而且随时都可以离开。
摆明了。
就是让朱元璋做出一个选择了。
究竟是他削藩!
还是未来朱应削藩!
又或者是直接让朱应离开。
此刻的朱元璋,脸色极为难看,显然,他是真的有怒意,被朱应这样顶着,哪怕只是祖孙三人在,他也是有些下不了台。
而朱标也是看出了朱元璋此刻的心情,自然也不知道如何去劝说了。
但。
朱应根本就不怕,十分坦然的看着朱元璋,等着他的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