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北伐之战(七)(2/2)
这虽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照他现在这支队伍的战力,问题不大。
……
中路的肖明,此时也攻下了抚州府和吉安府,他的情况,跟刘子元差不多。
同样是委任地方官员,发布休养生息政策。然后,改编和训练元军留下的协防军,也扩充了一个军。
还往长江边上的城市,江州府及周边地区,派了为数不少的探子。
……
东路的刘东汉,其扩军速度之快令人咋舌,短短时间内便已扩充了整整三个军!
再加上原本就有的一个军,如今他麾下的军队规模已然达到了惊人的四个军之多!
更为重要的是,刘东汉独具慧眼,他深知水路交通的重要性,于是果断地单独成立了一支水师。这支水师按照黄伦的提议,被正式命名为海军。
由于刘东汉所管辖的地域范围广阔,不仅有陆路,还有漫长的海路,因此尽管他已经拥有了四个军的兵力,但人手依旧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不过,幸运的是,刘东汉在之前的战斗中缴获了大量的钱财,这使得他在扩充军队时毫无压力可言。
根据黄伦的指示,刘东汉精心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规划。他决心在年前将军队规模进一步扩大至六个军,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完全掌控长江以南的广大区域,还能以南京为核心,辐射并控制扬州等长江以北以及京杭大运河等沿河经济活跃的地区。
……
黄伦在三路大军和京都广州之间来回穿梭,在控制江南之前,他难免要多操心一点,掌握好整个北伐计划的进度。
在这个过程中,黄伦经常与文天祥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沟通,两人就当前的局势交换意见,共同探讨应对之策。
当收复失地的目标实现之后,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面前:京都应该设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各种不同的声音。
大多数人认为,大宋的都城应该设在原北宋的都城——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这样做可以显示出现在的朝廷有着收复旧河山的坚定决心,同时也能唤起人们对北宋时期辉煌历史的回忆。
然而,还有一部分人持不同意见,他们建议将京都设在南宋的旧都临安府(今杭州)。毕竟,临安在南宋时期已经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完善的基础设施。
此外,还有一部分人提出了另一个选择——江宁府(今南京)。南京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战略要地,将京都设在这里,有利于加强对南方地区的控制。
当然,黄伦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新的都城应该设在江夏(今武昌),并将其改名为武汉。
江夏地处华夏的中心地段,不仅水运发达,陆路也四通八达,这对于新朝廷来说,更便于对各地进行有效的管控。
黄伦曾经与文天祥详细地讨论过这个想法,他向文天祥阐述了江夏的优势以及将其作为京都的合理性。
文天祥也很赞同黄伦的观点,但是,在朝会上,他一直没有提过。
他知道,这件事,需要一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