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北伐之战(二)(2/2)
令人惊喜的是,这一策略竟然产生了惊人的效果!瑶族同胞们对杨顺辉的军队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友好,他们不仅主动为军队引路,还慷慨地提供粮食,甚至毫不犹豫地加入战斗,与杨顺辉的军队并肩作战,一同抗击元军。
杨顺辉所率领的军队本就战斗力强悍,如今得到了瑶民们的援助,更是如虎添翼,势不可挡。
在瑶民们的指引下,宋军如鱼得水,迅速穿越了瑶民聚集区,如秋风扫落叶般消灭了附近的元军。
杨顺辉深知民心所向的重要性,于是他再次遵循黄伦的指示,在瑶族聚集区推行了一项特殊的政策。
由瑶民们自行选举官员,实行瑶族自治。这一举措充分尊重了瑶民的意愿和权益,赢得了他们的一致支持和拥护。
当杨顺辉的军队准备离开时,瑶民们纷纷涌上街头,以最热烈的方式欢送他们。
不仅如此,瑶民们还自发组织了一支队伍,坚决要求跟随宋军一同前行,共同驱逐残暴的元军。
很快,他们共同协作,一日之间,便攻下了道州总管府。
又花了三天,任命地方官员,休整了三天。杨顺辉便直奔永州总管府而去……。
五日之后的下午,阳光正好。杨顺辉率领着他那三千多人的队伍,如一条长龙般缓缓地抵达了永州总管府郊外。
永州总管府的蒙古族总管,乃是仡颜部的一名蒙古勇士。
这位蒙古总管心中暗自盘算,他觉得宋军长途跋涉,刚刚抵达永州,定然疲惫不堪,此时正是攻击的好时机。
他要趁宋军立足未稳,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给宋军一个下马威。
于是,当杨顺辉的宋军刚刚抵达城郊时,蒙古总管便毫不犹豫地带领着一队蒙古骑兵,如狂风骤雨般冲杀而至。
然而,让这位蒙古总管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宋军竟然训练有素,严阵以待。
负责戒备的那两百名宋军士兵,临危不乱,迅速列阵,手中的弩箭、冲锋枪如雨点般射向冲来的蒙古骑兵。
只听得一阵阵枪声及弓弦声响起,箭和子弹,如飞蝗般射向蒙古骑兵。
刹那间,蒙古骑兵阵中惨呼声四起,人仰马翻。仅仅是这一阵扫射,就射杀了一千名蒙古骑兵中的一大半,约有六、七百人之多。
剩下的二、三百名骑兵,眼见同伴纷纷倒地,吓得魂飞魄散,哪里还敢再战?
他们见势不妙,立刻调转马头,如惊弓之鸟般落荒而逃,甚至连永州府都不敢进,直接向北狂奔而去。
宋军的警戒部队见蒙古骑兵逃跑,岂肯罢休?他们乘胜追击,又追杀了一阵,又留下了几十具蒙古骑兵的尸体。
看着其余的蒙古骑兵越跑越远,渐渐消失在视野之中,宋军的警戒部队这才停止了追击。
而此时此刻的永州府,城门紧紧关闭着,仿佛是一座被封锁的孤城。
城墙上,只有寥寥无几的元军士兵在坚守岗位,他们面色凝重,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安。
与这些元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由汉人组成的协防军。
他们人数众多,但却显得有些懒散和漫不经心。这些协防军虽然也手持武器,但他们的动作并不利落,似乎对城防并没有太多的热情。
就在这时,那一小部分元军察觉到了情况的不妙。他们心中暗自叫苦,表面上却还强作镇定,不停地叮嘱协防军要加强防守,不能有丝毫松懈。
然而,在暗地里,这些元军却早已开始匆忙地收拾自己的行装,准备带着家眷逃离这座即将沦陷的城市。
夜幕降临,黑暗笼罩了整个永州府。那一小部分元军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悄地打开城门,带着他们的家人和细软,如幽灵一般迅速地溜走了。他们的离去,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仿佛这座城市已经被他们遗弃。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在永州府的城墙上,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
然而,当杨顺辉的军队抵达城下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城门竟然是敞开的,而且城墙上几乎没有元军的身影。
杨顺辉的军队毫不费力地进入了永州府,没有遭遇任何抵抗。
这座原本应该是坚不可摧的城池,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他们拿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