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建都广州(2/2)
这让受到袭击的元军不寒而栗,谈到宋军而色变。即使是没受到袭击的元军,也是忧心忡忡,害怕有一日厄运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
崖山海战后的半个月之后,经过整顿和改编后的宋军,在文天祥和陆秀夫的带领下,携幼帝赵昺,一同抵达了广州。
抵达广州之后,陆秀夫坚持要建一座皇宫,安排幼帝赵昺入住,建成后,再行登基大典。
文天祥本想劝说,但在黄伦的建议下,做出了让步,将重心放在军队和民生的建设上来。
文天祥听从黄伦的意见,以幼帝赵昺的名义,频布了全大宋免除三年赋税和徭役的皇令。
当然,目前能受益的,只是广州一部分地区。
但是,随着军队的组建,以及北伐的推进,受益的地区,会逐步扩大的。
……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文天祥与幼帝等一众宋廷人员,在历经千辛万苦后,终于重返广州。
然而,这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在陆秀夫的严格监督和不断催促下,一座规模虽小但却精致的皇宫,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拔地而起。
这座皇宫虽然比不上昔日的辉煌,但它的建成,无疑给南宋朝廷带来了一丝希望和尊严。
与此同时,在文天祥的精心策划和黄伦的全力协助下,岭南集团军也逐渐成形。
经过数月的训练和磨合,这支军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战斗力,成为了南宋朝廷的一支重要力量。
而元军的主力部队,在不断遭受攻击和骚扰的情况下,不得不选择全线撤离广东和广南地区。
这无疑是南宋朝廷的一次重大胜利,为其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随着元军的撤退,南宋朝廷顺利接管了这些区域,并迅速任命了当地的官员,以确保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正常运转。
当地的民众和百姓,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动荡后,终于迎来了相对安稳的生活。
他们开始积极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努力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同时,一部分工商业也逐渐恢复,市场重新活跃起来。
朝廷上,文天祥和陆秀夫,分列为左右丞相。陆秀夫负责户部和礼部,文天祥负责史部、兵部、工部和刑部。
皇宫建成之后,陆秀夫作为南宋朝廷的重要人物,负责筹备并主持了一场盛大而隆重的登基大典。
这场大典不仅彰显了新皇帝的权威和地位,也向世人宣告,历经沧桑之后,南宋朝廷又一次建立,并定都广州。
在登基大典上,新皇帝身着华丽的龙袍,端坐于宝座之上,接受百官的朝拜和万民的欢呼。
陆秀夫则站在一旁,神情庄重地宣读了登基诏书,宣布广州的南宋朝廷将以收复宋朝旧地为己任,誓言要恢复大宋昔日的辉煌。
紧接着,南宋朝廷发布了一道昭告天下的檄文,明确表示将不日出师北伐,以实现收复失地的目标。
檄文中强调了南宋朝廷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呼吁天下百姓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
为了确保北伐的顺利进行,南宋朝廷任命刘子俊为大元帅,统领北伐大军。
这支军队被分为湖广、江南、八闽三路,分别从不同方向进军北上。
三路大军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军事力量。
北伐大军的指挥权则由左丞相文天祥负责节制。他以忠诚和勇敢着称,在他的领导下,北伐大军士气高昂,信心满满。
此外,南宋朝廷还赋予了北伐大军一项特殊的权力,即军队统帅在打下旧地后,有权任免地方官员。
这一举措旨在确保新收复的地区能够迅速恢复秩序,稳定民心。在朝廷尚未派出地方官员之前,实行军管,由军队负责管理地方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