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 > 第960章 请示工作

第960章 请示工作(2/2)

目录

每到一户,他都亲切地询问百姓的生活状况,安慰他们:“老乡们别怕,有我们在,一定帮你们重建家园。”

他还安排部分士兵帮助百姓清理废墟,搭建临时住所。在他的努力下,忻州城的百姓逐渐恢复了信心,对八路军的支持也日益增加。

忻州之战刚刚落下帷幕,硝烟尚未完全散尽,陈振华便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如同千钧重担,容不得有丝毫懈怠。他即刻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晋绥军后续规划的紧张拟定工作中,随后怀着对总部指示的殷切期盼,迅速踏上了与八路军总部沟通的行程。

陈振华怀揣着凝聚心血的详细作战报告以及对晋绥军的处置计划,一路风尘仆仆,匆匆赶到八路军总部。

那是一座隐匿在连绵山林间的简陋木屋,四周岗哨密布,荷枪实弹的战士们警惕地巡视着周围的动静,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严肃而紧张的氛围。

陈振华轻轻推开木屋的门,一股浓重的烟草味裹挟着温热的空气扑面而来。屋内,昏黄的灯光摇曳不定,几位八路军总部的首长正围坐在一张堆满地图和文件的破旧桌子前,神情凝重地探讨着战局。

见到陈振华走进来,一位面容刚毅、眼神如炬的左副参谋长率先站起身,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快步迎上前去,有力地握住陈振华的手,声音洪亮地说道:

“振华同志,一路奔波,辛苦了!忻州这一仗,你们365师打得漂亮,为抗战立下了大功啊!”

陈振华赶忙身姿挺拔地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谦逊而恭敬地回应道:“首长过奖了,这都是全体将士们浴血奋战、拼死杀敌的结果,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众人纷纷在简陋的木凳上落座,陈振华清了清嗓子,神情严肃而专注地开始详细汇报忻州之战后的局势。

他站起身,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地图前,手指精准地落在地图上忻州的位置,说道:

“各位首长们,平型关、繁峙、忻州的战斗中,我们成功歼灭了这些地方的所有日军有生力量,高达3500人,但当下的局势依旧严峻复杂,太原城内至少还有第26师团的4000余名鬼子。“

“目前,晋绥军在太原县城及周边地区,尚有3个军,不低于六万人的兵力。这些力量若能得到妥善的引导与整合,对我们的抗战大业而言,无疑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助力。”

说着,陈振华小心翼翼地展开手中那份密密麻麻写满计划的纸张,继续有条不紊地阐述道:

“经过深思熟虑,加上115师的聂副师长的建议,我对那些主动投降的晋绥军将士,实施了集中训练与全面整编,使其能够真正融入我们的抗战作战体系中。“

“同时,考虑到他们的人员构成,大部分源自敢死队成员。因此,我认为安排曾遭受晋绥军迫害的敢死队的那些将士们,参与到对他们的管理与改造工作中,是极为合适的。“

“尤其是那些政委们,非常熟悉敢死队队员的特点,能够更好地挖掘他们的战斗潜力,可以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抗日道路。”

此时八路军总部政治委员,则是微微皱眉,眼中透露出审慎的目光,思索片刻后缓缓问道:

“振华同志,你如此坚信那些晋绥军将士,会真心实意地投入到我们的抗日阵营中来吗?毕竟他们此前与我们的立场存在差异,怎样才能确保他们能够彻底转变,一心抗日呢?”

陈振华神色坚定,自信满满地回答道:“首长,通过忻州之战,部分晋绥军将士已经亲自证明了自己,并且所有的晋绥军都亲眼见证了日军的凶残暴行,以及我们八路军坚定不移的抗日决心。“

“在与他们的接触交流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内心深处依旧怀揣着炽热的爱国情怀,只是之前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正确的引领。“

“只要我们能够给予他们机会,用恰当的方式加以教育和训练,我坚信他们必定会成为英勇无畏的抗日力量。”

另一位首长轻轻点了点头,补充说道:“振华同志的想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在冀省的集中训练和整编的地点选在哪里,这可是个需要慎重考量的关键问题。”

陈振华毫不犹豫地立刻回应道:“我认为在石家庄、邢台、邯郸和安阳四地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这四个地方地理位置位于冀省和晋省以及豫省交界处,具备相对稳定的环境,有利于开展系统的训练工作,而且在资源调配方面也更为便捷,便于我们为训练提供充足的支持。”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