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穿越大秦,始皇求我做女帝 > 第502章 大秦第二次科举正式开始

第502章 大秦第二次科举正式开始(1/2)

目录

礼部司的补登点前排起了长队,来自燕国的学子瘦骨嶙峋,却紧紧抱着户籍文书;楚地来的书生操着生硬的秦语,一笔一划地填写家世,字迹虽歪,却写得极认真。负责登记的小吏原本还担心混乱,见众人都规规矩矩,不由得松了口气。

西市的巡查更是雷厉风行。户赋司的官吏带着《秦律》竹简,一家家铺子核查价格。当看到那个哄抬墨价的掌柜被吏卒按在地上,清点出的罚款竟是他平日三个月的营收时,周围的商户都缩了缩脖子。不到半日,笔墨铺前就挂出了“平价售墨,每人限两锭”的木牌,粮铺也把价目牌改回了原价,有胆大的学子去买,掌柜的陪着笑:“之前是小人糊涂,您多担待。”

官仓的粟米一运到补给点,就被闻讯而来的寒门士子围了个水泄不通。领米的队伍里,有个韩国旧地来的少年,捧着沉甸甸的米袋,眼圈红了:“原以为来咸阳要讨饭,没想到……”话没说完,就被旁边赵国土子拍了拍肩:“好好考,别辜负了这份心意。”

至于那些还在暗地里散播流言的,见学子们都忙着备考,连搭话的人都没有,渐渐也没了声息。有几个想挑唆秦人与外乡士子斗殴的,刚说了句“秦人排挤外乡客”,就被周围的学子瞪了回去:“瞎嚷嚷什么?能让咱们进场考试的,就是好朝廷!”

第三日傍晚,一场骤雨洗过咸阳城,空气里弥漫着泥土与青草的气息。吕雉站在东院新盖的宿舍前,看着灯下读书的学子们,忽然听见隔壁棚屋里传来低低的吟诵声,竟是《诗经》里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她抬头望向天边的晚霞,觉得这八月的咸阳,虽热,却热得生机勃勃——就像那些正在搭建的棚屋,虽简陋,却盛着无数人沉甸甸的希望。

而远处的贡院里,隗状正看着新统计的名册,上面的数字已经突破了八千,却没了前日的焦虑。他拿起一支笔,在名册的扉页上写下:“天下英才,当为秦用。”

窗外,巡夜的更鼓声远远传来,沉稳而有力,像在为即将到来的科举,奏响序曲。

科举当日,天还未亮,咸阳城的四个城门便已人声鼎沸。

负责检查的官吏们穿着整齐的朝服,手持名册分列两旁。东门处,一个面生的小吏正仔细核对一个楚国学子的信物——一枚刻着“楚”字的玉佩。那学子紧张得手心冒汗,直到听到小吏说“核对无误,入内吧”,才长舒一口气,快步走进城门。

南门的队伍最长,多是来自魏国和韩国旧地的学子。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十五六岁的少年,此刻都排着队,安静地等待检查。一个韩国学子看着城墙上“天下英才,尽入吾彀”的匾额,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的父亲曾是韩国的大夫,国破后隐居乡野,如今听闻大秦开科取士,特意变卖了家中仅有的几亩薄田,让他来咸阳碰碰运气。

西门外,人潮涌动,熙熙攘攘。几个赵国学子正站在一起,用带着浓重口音的秦语交谈着。

“听说考棚里有茶水供应,还有士兵巡逻,倒比在家乡时还安稳呢。”其中一个学子说道。

“是啊,希望这次能中个小官,也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另一个学子附和道。

他们的话语中既有着忐忑不安,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不远处,站着一群穿着华丽的齐国学子。他们的衣着光鲜亮丽,与其他学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