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60章 盛与衰

第560章 盛与衰(2/2)

目录

美好的东西总是转瞬即逝,

就像偶尔划过夜空的流星。

当其去后,留给抬头仰望的世人的,也不过浓黑的夜幕罢了。

虽然那样的黑暗,不会阻止后来人继续仰望满天星辰,对那深邃星空的追寻,

但欲望总会在世人眼前,遮住他们的视线,阻碍他们的前进。

团结的会变成一盘散沙,

亲近的会互相仇恨攻杀起来。

上下失信的燕国,

连权贵都只想着保全自身了,又哪来的力量去维护那点点星光呢

皇帝随后又想起前汉的事情。

大汉之所以会失去当时的天命,

不也是因为如此吗

只是较之燕国,大汉还能得到复兴的原因,除却光武帝的雄才伟略外,也跟地方上豪强的拥护脱不开关系。

因为前汉的郡国并行,已经让地方上许多势力,与之紧紧绑在了一起。

即便武帝的推恩令,也不是直接取消分封,而是让地方封君们自己去无限细分。

若分不到财产

那只能怪祖宗无能,不能留够遗产了。

反观燕国,

甘棠宫坐着的,名义上是民心推举而出的人,实际上却只诉说着自己的利益。

因为公器不能私用,

所以他们选择了放弃公器。

民众的声音不能真的传到甘棠宫里,于是也不认为这个国家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这个税收一年比一年高,

信义一年比一年低的国家,

真的是“我的”吗

大汉的君臣在集安的肉食者开城投降前,还曾担心:

燕国享了六十五年的国运,

会不会在其亡国时,引来一些人自发的挣扎拯救呢

毕竟前汉王莽篡位的消息一传出,地方郡县起兵反抗他,想要匡扶汉室的人可太多了。

结果,

燕国安安静静的倒下,一点抽搐的痕迹也没有。

“大汉要以之为鉴,不可以重蹈其覆辙啊!”

商量了下对燕国后续的处置后,皇帝这样对臣子说道。

臣子自然应下。

等到皇帝回到后宫中,他也这样对妃嫔们说道。

那些女子不管听没听懂,但表面上都附和着他,并称赞着皇帝的贤明。

只有阴皇后的脸色不是很好看。

因为皇帝将处理燕国贵女,以及从燕国获得的各种珍宝的权力,直接略过她,交给了邓绥。

这让阴皇后生出了浓烈的危机感。

在此之前,

她和皇帝的关系固然江河日下,

但该有的地位和权柄,皇帝仍旧给予了她。

阴氏因此得意,认为自己在皇帝心中仍然重要。

真正可恨的是争宠挑拨的邓绥!

可现在

阴氏的母亲进宫看望她的时候,都忍不住流露出忧虑的神色,拉着她的手,说着“家族富贵,尽系于你身,莫要任性”的话语。

阴皇后越听越气。

于是,

不仅对着母亲甩了脸色,

当着开疆拓土成功,正与人分享喜悦的皇帝,她也气恼的挥袖而去。

皇帝因此震怒,缩减了她作为皇后的待遇,以示惩戒。

阴皇后心里的委屈更重了。

她的外祖母进宫看她,有感于皇后的悲痛,便提议道:

“试一试巫蛊之术,看能不能让皇帝回心转意,重新疼爱你。”

虽说阴氏的外祖母,也嫁给了邓禹的儿子。

按说关系,应该算邓绥的婶婶。

可人心天生便是偏移的,

邓绥父亲跟她的丈夫,兄弟关系本就不好。

更别说邓绥与之毫无血脉联系,阴皇后却是实打实的外孙女。

所以面对后者的哭诉,

没有能力逼迫皇帝疼爱阴氏的朱氏,只能想其他办法,来缓解外孙女的悲伤,同时拯救阴家的富贵了。

阴皇后没有吸取前代教训的意思,直接采纳了外祖母的建议,在宫中企图用巫术,来诅咒邓绥。

结果不知道是道行不够,还是皇帝日益宠爱邓绥,常去她宫中的缘故,

邓绥没有中招,皇帝反而病倒了。

阳世的臣子,阴间的死鬼,都为之悚然不安。

因为皇帝至今为止,只有一个活下来的孩子,还是个天生体弱,时常惊厥,注定与皇位无缘的——

也许天意总是公平,

给予了人一些东西,又会从其身上收回一些。

祂让皇帝拥有了作为统治者的绝佳天赋和智慧,

却又收走了作为君主重要的子嗣后代。

从永元五年,

皇帝开始宠幸妃嫔,知晓人事以来,后宫不是没有传出过喜讯。

只是妃嫔们要么流产,要么生下的孩子未及长大便夭折,以至于只留了一个皇子。

皇帝也曾为此挣扎过。

他带着妃嫔们搬迁到光武、明帝时的旧宫殿居住,因为这两位先帝子嗣昌盛,希望能沾染一两分祝佑。

他安排人手暗中监视后宫中的人事,因为他怀疑有谁在背后动手脚,像前汉赵氏姐妹那样,祸害皇帝的血脉。

结果一无所获。

即便是善妒的阴皇后,都没有在这方面有任何举动。

毕竟她自己都在为子嗣苦恼。

有从各地请来的相师为皇帝占卜子嗣,最后的结果是支支吾吾,不能成语。

医者为皇帝诊断,也是叹息居多,直言皇帝精气本就不旺,体生寒凉,精出如水,不利于子嗣繁衍。

这让皇帝感到绝望,最后只能将兄长刘庆的子嗣接到洛阳皇宫中,心里暗暗将之作为保底。

如今突然病倒,有逝去的可能,

已经成就足够功业的皇帝并没有过于失落,只是遗憾自己的身体,以及对格物的推行。

他找来信任的臣子说,“燕国前车之鉴,不可以疏忽!”

“要明确社稷的法理,坚定人的心智,团结人的力量,不要让天下人都背对大汉。”

“诸夏的世界何其广阔,诸夏的人口何其众多,若大汉不能如此,那天子的宝座又会被谁占去呢”

臣子趴伏在地,悲泣着应下皇帝的话。

随后皇帝又找来邓绥。

“我如果离开人世,当为你留下一份遗诏,让你可以继续推行格物,开启民智,令大汉更加昌盛。”

邓绥惊讶于皇帝对自己的重视,也像臣子那样对他叩首,进行保证。

最后,

则是皇后阴氏。

皇帝对她有什么委任,只是希望她能够稳重一些,照顾好后继之君。

毕竟病情突然,

阴家也是个力量不小的外戚,

他若再行废后之事,便有局势失控的可能。

而刘胜、刘祜这两个孩子,不管哪个继位,都很年幼,注定要太后垂帘听政。

皇帝觉得,自己对阴氏实在是仁至义尽,闹腾了这么久,也没有辜负当年的情谊。

结果阴氏却不在乎皇帝的嘱咐,只问他,“你给邓绥的诏书里,写了什么”

是不是说了她的坏话

是不是想要邓绥当新的皇后,然后当太后

皇帝顿时感到心累,偏过头不再跟她说话。

但阴氏却认为这是皇帝心虚的表现。

她觉得皇帝沉疴难起,大局已定,也不装了,直接就说:

“哼!”

“都是那个贱人的错!”

“等我临朝称制做了太后,就要杀邓氏全家!”

“嗯!”

皇帝被她说的,突然坐了起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