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游泳队的小海豹 > 第314章 年全国游泳锦标赛 3

第314章 年全国游泳锦标赛 3(2/2)

目录

(四)半决赛成绩与决赛晋级

两组半决赛结束后,裁判组公布总成绩排名,林芷琪(1分06.00秒)、杨畅(1分06.87秒)、孔姝雅(1分08.76秒)、宋梓欣(1分08.90秒)、李萌(1分10.05秒)、张悦(1分10.10秒)、吴彤(1分10.25秒)、刘思琪(1分10.60秒)晋级决赛,但根据赛事规则,决赛仅取前4名选手,因此林芷琪、杨畅、孔姝雅、宋梓欣获得当天下午15:00的决赛资格,决赛泳道根据半决赛成绩排列,林芷琪第4泳道,杨畅第5泳道,孔姝雅第3泳道,宋梓欣第6泳道。

女子100米蛙泳决赛(9月7日下午15:00游泳馆A池)

(一)赛前氛围与选手准备

9月7日下午,游泳馆内座无虚席,观众人数达到近3000人,其中不乏专程从外地赶来的游泳爱好者。场馆顶部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本次锦标赛的精彩集锦,当画面切到林芷琪在东京奥运会夺冠的瞬间时,全场响起阵阵掌声。池边的媒体区架起了数十台摄像机,摄影记者们提前占据最佳机位,镜头对准即将启用的第4至第7泳道,准备记录决赛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此时距离决赛开始还有20分钟,林芷琪已完成检录,正在热身池进行最后的专项训练。与预赛、半决赛不同,她的热身强度明显降低,以“保持肌肉温度”为核心——先进行100米慢速蛙泳,随后专注于出发与转身的细节打磨。郑珊教练手持战术板,在池边与她沟通决赛策略:“前50米不用拼尽全力,保持31秒左右的节奏即可,后50米在70米处开始加速,利用你的耐力优势拉开差距。”林芷琪一边听,一边点头,时不时用手指在水面上比划动作,将战术要点记在心里。

杨畅的热身则充满“进攻性”,她连续进行3组25米冲刺蛙泳,每组结束后都要与教练核对时间,最后一组用时14.8秒,达到个人最佳状态。她的表情严肃,热身时始终盯着林芷琪的方向,眼神中带着强烈的竞争欲。孔姝雅与宋梓欣则相对沉稳,两人在同一泳道进行并排训练,互相观察对方的动作,偶尔停下交流呼吸节奏的调整技巧。

下午14:50,决赛选手开始登场,现场广播依次介绍每位选手的过往战绩:“第3泳道,湖北队孔姝雅,2024年全国游泳冠军赛女子100米蛙泳第四名;第4泳道,国家一队林芷琪,东京、巴黎奥运会双冠得主,2023年世锦赛200米蛙泳冠军;第5泳道,山西队杨畅,2024年亚运会女子100米蛙泳季军;第6泳道,上海队宋梓欣,2025年全国春季游泳锦标赛女子100米蛙泳亚军!”每介绍到一名选手,现场就响起对应的欢呼声,当介绍到林芷琪时,掌声与欢呼声几乎掀翻场馆屋顶。

林芷琪走到第4泳道出发台旁,先弯腰拍打了一下泳道线,这是她的专属赛前仪式——从10岁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时养成,寓意“与泳池建立连接”。随后她踏上出发台,双脚调整至最舒适的站位,反复测试蹬腿的发力点,同时进行深呼吸,将心率稳定在每分钟75次左右。

(二)决赛全程细节(15:00正式开赛)

14:59,裁判示意选手各就各位,林芷琪、杨畅、孔姝雅、宋梓欣同时站上出发台,其余泳道的选手已提前离场,泳池内仅留下决赛的四名选手。场馆内瞬间安静下来,只能听到空调的运行声与池水的流动声,观众们纷纷屏住呼吸,目光紧盯着出发台。

“各就位——”裁判的指令打破寂静,林芷琪迅速俯身,双手扣住出发台边缘,臀部微微抬起,身体呈“弓”形,双腿蹬紧出发台,脚尖微微内扣,这是她经过无数次训练打磨出的最佳出发姿势,能最大限度提升蹬腿爆发力。杨畅的姿势与林芷琪相似,但身体重心更高,显然更侧重出发后的瞬间速度。

3秒后,“预备——”指令落下,林芷琪深吸一口气,胸腔完全打开,随后缓缓吐出半口气,腹部收紧,全身肌肉进入“待发”状态,手指因用力而微微泛白。此时场馆内的电子屏开始倒计时,观众们的心跳也随之加速。

“砰!”发令枪的声响划破空气,四名选手几乎同时蹬离出发台,身体在空中划出四道优美的弧线。林芷琪的出发反应时达到0.58秒,创造了她本次赛事的最佳反应速度,比半决赛快0.02秒。她入水时身体与水面呈25度角,入水深度约1.3米,随后迅速将身体调整为流线型,双手向前伸展,双腿并拢,借助入水的惯性在水中滑行。

滑行至4.5米处,林芷琪开始进行第一次蛙泳腿蹬夹——收腿时膝盖精准控制在与肩同宽,没有出现过度分开的情况,这是蛙泳减少阻力的关键细节。蹬腿时,她的脚掌完全展开,像两把小扇子,用力向后蹬夹,同时双手向身体两侧划水,借助反作用力推动身体前进。此时电子屏显示她的瞬时速度达到2.1米/秒,领先杨畅0.2米。

10米处,四名选手的差距逐渐拉开:林芷琪处于第一梯队,杨畅紧随其后,孔姝雅与宋梓欣组成第三梯队,落后杨畅0.8米。林芷琪的划臂节奏稳定在每分钟33次,每一次划臂与蹬腿的衔接都堪称完美,没有出现任何动作停顿,水浪在她身后形成规整的“扇形”,这是顶级蛙泳选手的标志性动作轨迹。

20米处,杨畅开始发力,她将划臂频率提升至每分钟35次,试图缩小与林芷琪的差距。但林芷琪的动作效率更高——她每划臂一次,身体前进距离比杨畅多0.2米,因此尽管频率稍慢,仍保持着0.3米的领先优势。此时郑珊教练站在池边,双手握拳,轻声喊道:“保持节奏,不要被带偏!”林芷琪虽然没有回头,但从她稳定的动作来看,显然接收到了教练的指令。

30米处,林芷琪开始为50米转身做准备,她提前调整呼吸节奏,在35米处完成最后一次换气,随后屏住呼吸,将身体重心降低,减少水阻。杨畅察觉到她的动作变化,也加快了划臂速度,两人的距离一度缩小至0.2米,现场观众发出阵阵惊呼。

40米处,林芷琪的速度略微提升,她的蹬腿力度明显加大,每一次蹬腿都能让身体前进1.9米,瞬时速度达到2.2米/秒。45米处,她与杨畅的距离再次拉开至0.4米,孔姝雅与宋梓欣则被彻底甩开,差距扩大至1.5米,基本退出冠军争夺。

50米转身点,林芷琪在距离池壁1.8米处开始转身——她先将身体向左侧倾斜,左手精准触壁,触壁位置误差不超过5厘米,这是她经过千次训练练就的“精准转身”技术。转身时,她的双腿蹬住池底,借助力量完成180度旋转,整个过程仅耗时1.6秒,比半决赛快0.1秒,创造了本次赛事的最快转身纪录。转身后,她迅速蹬壁滑行,身体呈“一字型”在水中前进,滑行距离达到5米,直到55米处才开始进行第一次划臂。

此时杨畅也完成转身,但她的转身动作耗时1.8秒,比林芷琪慢0.2秒,滑行距离仅为4.2米,两人的差距扩大至0.8米。孔姝雅与宋梓欣的转身耗时分别为1.9秒和2.0秒,差距进一步拉大。

55米处,林芷琪开始进行转身后的第一次划臂,她的动作幅度比前50米更大,肘部下沉至与水面齐平,划水时能更充分地利用水的推力。60米处,她的用时达到1分01.10秒,比半决赛同期快0.3秒,状态持续提升。

65米处,杨畅突然发起猛烈冲刺,她将划臂频率提升至每分钟37次,蹬腿力度也达到极限,瞬时速度突破2.2米/秒,两人的距离迅速缩小至0.5米。现场观众的情绪被点燃,“杨畅加油”“林芷琪坚持”的呐喊声交替响起,场馆内的气氛达到高潮。

70米处,林芷琪感受到了身后的压力,她按照赛前与郑珊教练约定的战术,开始全面加速——她将划臂频率提升至每分钟34次,同时保持动作幅度不变,这是她的“杀手锏”战术,既能提升速度,又不会因动作变形导致效率下降。她的呼吸节奏也随之调整,从“三次划臂换气”改为“两次划臂换气”,确保氧气供应充足。

75米处,林芷琪的速度再次提升,瞬时速度达到2.3米/秒,这是她本次赛事的最高速度。她与杨畅的距离重新拉开至0.7米,杨畅虽然仍在全力冲刺,但划臂动作已出现轻微变形,肘部开始上抬,划水效率明显下降。

80米处,林芷琪的用时为1分03.50秒,杨畅为1分04.20秒,孔姝雅为1分05.80秒,宋梓欣为1分06.00秒。此时林芷琪的腿部肌肉开始出现疲劳信号,她的小腿微微发酸,但多年的系统训练让她形成了强大的肌肉记忆,蹬腿动作依然标准,没有出现任何松懈。

85米处,杨畅的体力开始透支,她的划臂频率下降至每分钟33次,速度逐渐放缓,与林芷琪的差距扩大至1米。孔姝雅与宋梓欣的差距也稳定下来,两人始终保持着0.2米的距离,专注于争夺季军。

90米处,林芷琪已基本锁定胜局,但她没有丝毫放松,反而再次提升蹬腿力度——她知道,作为奥运冠军,每一场比赛都要全力以赴,这是对对手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职业的敬畏。此时她的目光紧盯着池壁,双手划水的动作依然充满力量,水浪在她身后溅起半米高的水花。

95米处,现场观众纷纷起身,准备为即将夺冠的林芷琪欢呼。杨畅虽然仍在坚持,但已无力回天,只能眼睁睁看着林芷琪的背影越来越远。孔姝雅与宋梓欣也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两人的手臂几乎同时划水,竞争异常激烈。

最后5米,林芷琪使出全身力气,她的身体几乎完全展开,双手向前伸展,准备触壁。距离池壁1米处,她将身体调整为最佳触壁姿势——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掌心朝向池壁,同时双腿并拢,借助身体的惯性向池壁靠近。

“触壁!”当林芷琪的右手触及池壁时,第4泳道旁的电子计时器瞬间定格在“1:05.50”,新的赛事纪录诞生!现场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摄像机的快门声此起彼伏,郑珊教练激动地挥舞着拳头,快步走向池边。

几乎同时,杨畅也完成触壁,计时器显示“1:07.19”;孔姝雅以1分08.38秒触壁,领先宋梓欣(1分08.50秒)0.12秒,成功夺得季军。

(三)赛后成绩确认与现场反应

触壁后,林芷琪缓缓抬起头,大口呼吸着空气,水珠从她的发梢滴落,顺着脸颊滑入泳池。她双手扶着池沿,将身体拉出水面,先是看向电子屏上的成绩,当确认“1:05.50”的数字后,她嘴角上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随后向场边的郑珊教练比出“OK”的手势。

杨畅触壁后,先是愣了几秒,随后看向林芷琪的成绩,眼中闪过一丝失落,但很快调整过来,对着林芷琪的方向点了点头,表达敬意。孔姝雅则与宋梓欣互相击掌,两人虽然是竞争对手,但赛后的互动充满了体育精神。

裁判组随后通过大屏幕公布了决赛的官方成绩:

1.第4泳道林芷琪(国家一队/北京体育大学):1分05秒50(新赛事纪录)

2.第5泳道杨畅(山西队):1分07秒19

3.第3泳道孔姝雅(湖北队):1分08秒38

4.第6泳道宋梓欣(上海队):1分08秒50

成绩公布的瞬间,全场再次响起掌声,观众们挥舞着国旗,高呼林芷琪的名字。林芷琪走上领奖台的预备区,与其他三名选手并肩站立,等待颁奖仪式的开始。此时她的队友——国家游泳队的潘展乐、张雨霏等人也来到场边,向她挥手祝贺,整个游泳馆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本次女子100米蛙泳赛事,林芷琪从预赛到决赛,成绩逐步提升——1分06秒45、1分06秒00、1分05秒50,不仅展现了她稳定的竞技状态,更体现了顶尖运动员不断突破自我的体育精神。而杨畅、孔姝雅、宋梓欣的表现也同样出色,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蛙泳盛宴,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女子蛙泳项目的深厚人才储备。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