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加入部落的条件(1/2)
新发现的部落,自然是最容易获取各种好处的,人口、资源、原材料……甚至是合适的土地,都是部落所需要的。
与河谷诸部交流,任务之一就是获取必要的劳动力,而且是青壮年的劳动力。
但获取之后,如果不去教育教导他们,这些人只能干一些粗笨的活计,甚至连简单的工具都不会用——这不是胡说,而是在东边诸部时,很多队长总结下来的。
况且,这些部落的族人想要加入熊部落,成为部落可以信赖的族人,就必须加以教育和引导。
“洪,如果与河谷诸部交往,带回的这些族人,族长你准备怎么安置他们?是否还是跟之前一样,直接让他们成为部落的一员?”
熊巫看着熊洪,眼神中似乎透着一丝担忧。
熊洪明白大巫师眼神中的担忧,这些年,部落对交换而来的族人,待遇都是非常不错的,基本上都是当成自己人来看待,有些部落的族人甚至可以说是优待。
但这种优待的方式和做法,却让一些部落的老人们有些不满。
他们觉得,自己从部落弱小的时候胼手砥足、一滴汗摔地上成八瓣时,可真是非常的辛苦,才换取到如今的生活,才好不容易享受到了美味的食物、宽敞的住房。
但这些人一到来,还没有做什么贡献,就跟他们享受同样的待遇,除了极小部分人外,所付出的努力和劳动,根本就比不上部落的老人,这自然会引发老人的不满。
同时还有一部分新人,在生活中出现不听从老人安排,带着坏习惯来部落,也引起了新老族人的对抗。
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在部落里已经有这个苗头了。去年树根的事件中,一些部落老人的看法,也有一定的道理。
虽然这个矛盾被熊洪以及诸位队长给压了下去,现在的部落新老族人,在共同劳动和荣誉的激励下,能够团结一心,共同为了部落的发展而努力,但要是继续采取这种一刀切的分配方式,很有可能会闹出新的乱子来。
熊洪知道,以熊部落目前的人口数量和资源总数,每年可以吸收部落总人口数半成到一成的外来人口,这些人口不会对熊部落的“纯洁性”产生冲击,反而可以通过逐渐改变的方式,让他们逐渐融入熊部落,为部落建设提供劳动力。
这个时候给这些人同样的待遇,部落的老人也好、新人也罢,只要是能够跟在后面干活的,他们肯定没有什么意见。
但要是面对跟白河诸部差不多大小的部落,吸收的人口数量超过太多,这种方法就有些不太妥当了。
“不,巫,我不打算让他们直接就加入进来,也不准备让他们一开始,就能享受到现在族人的待遇。”
熊部落的族人能有什么待遇?体现在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一日三餐量大管饱,光是这个,熊洪可以自信的说,就已经甩开现阶段所有的原始部落的生活条件了。
麻布衣服、兽皮大衣、被褥、靴子、手套、帽子,这些保暖的物资,在任何一个部落,也是非常受欢迎的。
更何况部落还提供了温暖的房屋、火炕以及偶尔能够乘坐的车辆了,这些不是好的待遇,那什么才是?
对于新老族人待遇分配的这个问题,熊洪其实很早之前就在考虑了,问题的本质不是这些新人老人去争论一道好吃的食材,而是部落如何在保持扩张中,平衡“老人”和“新人”的利益与忠诚。
这些矛盾表面上是部落的待遇问题,深层其实是组织融合的难题——既要保持原有凝聚力,又要激发新成员的归属感。
处理得当,能够给部落未来发展提供好的示范,那部落自然会越来越强盛;但处理不当,就会导致新老族人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整个部落就会被撕裂,最终又回到那种各自为政的时代。
之前熊洪就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但经过这些年的经历和思考、参考后世的一些经验、以及与熊巫等人的讨论和交流,才猛然醒悟过来:这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可以跳出这个陷阱,建立一套发展的、公平的、能凝聚人心的原始部落管理制度。
“我们熊部落,族人享受的待遇依据应该是他为部落做出的贡献,而不是他来的时间早晚。老人的功绩自然不会被忘记,新人的才能也绝不会被埋没。”
熊洪看着宗庙门前的广场,阳光照射在祭台上,在远处投下长长的影子。
“这些新加入的族人,必须要在营地里学习到一定的阶段,付出一定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他能够给部落带来什么,才能有资格成为部落的正式族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