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天眼鉴宝:我的传奇鉴宝人生 > 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一二二)

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一二二)(1/2)

目录

第1037章:古寺铜炉藏玄机

陈轩刚把最后一件清代青花缠枝莲纹赏瓶收入锦盒,手机就震得发烫——屏幕上跳动的“老周”二字,让他指尖顿了顿。老周是古玩街“聚宝阁”的老板,也是他入行时的引路人,若非急事,绝不会在凌晨五点打过来。

“陈轩,你快来城郊的普照古寺!”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颤音,还混着风刮过殿宇的呜咽声,“寺里那尊千年铜炉,昨晚突然冒绿光,底下还裂了道缝,露出来的东西……我看不透,但绝对不一般!”

陈轩心头一凛。普照古寺他去过三次,寺里那尊唐代鎏金铜炉是镇寺之宝,炉身刻着缠枝莲纹,底部有“开元三年造”的款识,此前从未有过异常。他抓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顺手将装着天眼鉴宝镜的木盒塞进包里,驱车朝着城郊赶去。

天刚蒙蒙亮,普照古寺的朱红大门虚掩着,门内传来隐约的诵经声,却比往日多了几分慌乱。陈轩推开门,就见老周蹲在大雄宝殿的台阶下,手里攥着个放大镜,脸色发白地盯着殿内。顺着他的目光望去,那尊半人高的鎏金铜炉正立在佛案旁,炉口飘着淡淡的绿雾,炉身底部果然裂了道指宽的缝,缝隙里隐约能看到一抹暗金色的光泽。

“昨晚值夜的僧人发现时,铜炉已经这样了。”老周迎上来,声音压得极低,“我查了半宿,这铜炉的铜皮是唐代的没错,但底下这层东西……像是包在里面的,而且用的是失传的‘金镶铜’工艺。”

陈轩没说话,从包里取出鉴宝镜。镜面刚对准铜炉,镜中就泛起一层莹白的光——这是天眼鉴宝镜遇到珍品时的反应。他凝神细看,镜中画面渐渐清晰:铜炉内部竟裹着一个巴掌大的玉盒,玉盒表面刻着复杂的云纹,盒身还嵌着三颗鸽血红宝石,而那抹暗金色,正是玉盒边缘露出的金镶边。更让他惊讶的是,玉盒周围萦绕着一层微弱的灵气,这是只有千年古玉才有的特征。

“这铜炉不是单纯的礼器,是个‘藏宝匣’。”陈轩收起鉴宝镜,指尖轻轻触碰铜炉的裂缝,入手冰凉,却能感觉到内部传来的温润感,“但不能硬拆,唐代的鎏金层脆得很,一拆就碎了。”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伴随着清脆的铃铛声。两人回头,就见一群穿着藏青色长袍的人走了进来,为首的是个留着山羊胡的老者,手里拿着一串紫檀佛珠,眼神锐利地扫过铜炉。

“在下马怀安,是‘玉华轩’的掌柜。”老者走上前,语气带着几分倨傲,“听闻普照古寺的铜炉出了异状,特来看看——这铜炉若是有问题,我玉华轩愿意出高价收购,也算是为古寺分忧。”

陈轩眉头一皱。玉华轩是近几年兴起的古玩店,主打高价收珍品,却总有些不明不白的传闻,据说他们收走的几件古物,后来都出现在了国外的拍卖会上。老周也看出了不对劲,悄悄拉了拉陈轩的衣角,示意他别接话。

“马掌柜怕是来晚了。”一个清亮的女声突然从殿外传来,苏晴提着个工具箱走进来,她是陈轩的搭档,擅长文物修复,“这铜炉是古寺的镇寺之宝,就算有问题,也该由专业团队修复,不是拿来买卖的。”她说着,将工具箱放在佛案上,打开箱子——里面摆满了细小的修复工具,还有一台便携式检测仪,“我已经联系了省文物局的专家,他们半小时后就到。”

马怀安的脸色沉了下来,却没发作,只是盯着铜炉的眼神多了几分阴鸷:“既然有专家来,那我就不凑热闹了。不过陈先生,”他看向陈轩,语气带着威胁,“有些东西,不是谁都能碰的,小心惹祸上身。”说完,便带着人转身离开了。

老周看着他们的背影,松了口气:“还好苏小姐来了,不然这马怀安指不定要耍什么花样。”

陈轩没接话,他总觉得马怀安的反应不对劲——对方像是早就知道铜炉里藏着东西,而且来的时机太巧了。他再次拿起鉴宝镜,这次对准了铜炉底部的裂缝,镜中突然闪过一道微弱的红光,紧接着,他看到玉盒的侧面,竟刻着一个极小的“马”字。

“这玉盒,可能和马怀安有关。”陈轩将镜中景象指给苏晴和老周看,“而且他刚才提到‘惹祸上身’,说不定这玉盒里的东西,牵扯着什么旧事。”

苏晴点点头,打开检测仪,将探头对准铜炉的裂缝:“先看看铜炉的结构,等专家来了,一起制定拆解方案。”检测仪的屏幕上很快出现了铜炉的内部结构图,清晰地显示出玉盒的位置——它被牢牢固定在铜炉的夹层里,周围还填着松香,显然是为了防止玉盒晃动。

半小时后,省文物局的专家团队赶到,为首的是陈轩认识的李教授。李教授看到铜炉的裂缝时,眼睛都亮了,他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了半天,又结合检测仪的数据,得出了和陈轩一样的结论:“这铜炉是唐代的没错,但夹层里的玉盒,看工艺应该是宋代的,而且用的是皇家玉作的手法,这就有意思了——唐代的铜炉里,怎么会裹着宋代的玉盒?”

众人围着铜炉讨论时,陈轩悄悄走到殿外,给市文物局的张局长打了个电话。张局长负责文物安全,之前曾跟陈轩提过,最近有一伙人在暗中搜寻宋代皇家遗物,已经盗走了两座宋代古墓里的玉器。

“马怀安的玉华轩,我们早就盯着了。”张局长的声音在电话里格外严肃,“他们背后有人,专门收购宋代皇家文物,而且手段很辣。你那边的玉盒,很可能是宋代皇室藏起来的东西,一定要看好,我们马上派警力过去。”

挂了电话,陈轩刚要回殿内,就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他猛地回头,就见一个穿着僧袍的人正鬼鬼祟祟地朝着铜炉的方向摸去,手里还拿着一把小巧的撬棍。

“你不是寺里的僧人。”陈轩冷声开口,对方的僧袍明显不合身,而且脚步虚浮,不像是常年修行的人。那人被识破,脸色一变,转身就要跑,却被及时赶到的苏晴拦住了去路。

苏晴一个侧步,伸手扣住对方的手腕,夺下撬棍:“说,是谁派你来的?”那人挣扎着想要反抗,却被随后赶来的老周按住了肩膀,动弹不得。

“是……是马怀安让我来的。”那人吓得声音发抖,“他说只要我能把玉盒撬出来,就给我十万块,我……我也是一时糊涂。”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警笛声,张局长带着几名警察走了进来。看到被按住的假僧人,张局长冷笑一声:“马怀安倒是急不可耐,这就派人来抢了。”他让人把假僧人带走,又安排了两名警察在殿内值守,“你们放心修复,我们会守在这里,绝不让人捣乱。”

有了警察的保护,众人终于能安心拆解铜炉。苏晴和李教授一起,用特制的工具一点点清理铜炉底部的鎏金层,再小心翼翼地剔除填在夹层里的松香。随着松香被一点点取出,玉盒的轮廓越来越清晰,盒身的鸽血红宝石在灯光下泛着耀眼的光泽,看得众人都屏住了呼吸。

“小心点,玉盒的材质是和田羊脂玉,虽然坚硬,但年代久了,怕碰碎。”苏晴一边说,一边用软布轻轻擦拭玉盒表面的灰尘。当最后一点松香被清理干净,李教授小心翼翼地将玉盒从铜炉夹层里取了出来——玉盒入手温润,表面的云纹雕刻得极为精细,每一道纹路都流畅自然,确实是宋代皇家玉作的工艺。

“打开看看?”老周凑过来,眼神里满是期待。李教授点点头,用手指轻轻扣住玉盒的边缘,缓缓打开——盒内铺着一层暗红色的绒布,上面放着一枚巴掌大的玉印,印身刻着螭龙纹,印底则刻着四个篆书大字:“受命于天”。

“这是……宋代的传国玉玺?”李教授的声音都在发抖,他从事文物研究几十年,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完整的宋代皇家玉印,“不对,宋代没有传国玉玺,这应该是宋代某位皇帝的‘受命宝’,是皇家权力的象征,比传国玉玺还要珍贵!”

陈轩拿起鉴宝镜,对准玉印。镜中泛起强烈的莹白光晕,还隐约能看到玉印周围萦绕着一层淡淡的龙气——这是只有皇家至宝才有的异象。他放下鉴宝镜,心中豁然开朗:“唐代的铜炉,裹着宋代的玉盒,玉盒里装着宋代皇帝的受命宝。这应该是宋代皇室为了保护玉印,特意找了唐代的铜炉,将玉印藏在里面,再重新鎏金,伪装成普通的礼器,这样既能躲过战乱,又不会引人注意。”

李教授点点头,激动地说:“这可是重大发现!宋代皇家玉印存世极少,这枚受命宝更是孤品,对研究宋代皇室历史和玉器工艺,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他立刻给省文物局打电话,汇报这一重大发现,语气里满是兴奋。

陈轩看着手中的玉印,又想起马怀安的反应,不禁皱起眉头:“马怀安他们显然是冲着这枚玉印来的,而且他们知道玉印藏在铜炉里。看来,这背后还有更大的阴谋,他们要找的,可能不止这一枚宋代皇家文物。”

苏晴也点点头,收起修复工具:“不管他们要找什么,我们已经把玉印保护起来了。接下来,就是文物局的事了,我们只要配合调查就行。”

老周看着玉印,感慨地说:“没想到我守了聚宝阁这么多年,还能见到这样的稀世珍宝,这辈子值了。”

晨光透过大雄宝殿的窗户,洒在玉印上,映得印身的螭龙纹格外清晰。陈轩将玉印小心翼翼地放回玉盒,交给李教授保管。他知道,这枚玉印的出现,不仅填补了宋代文物研究的空白,也揭开了一场文物盗窃阴谋的冰山一角。而他与马怀安背后势力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