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2.小绿茶(1/2)
视频最后结束在巡逻的战士们经过三天跋涉后回到连部。
带着满面风尘,在全连簇拥下进入食堂。
食堂里摆好了一大桌子菜。
最中间是一颗笑容可掬的,硕大的烀猪头……
而随行的记者在第二天早晨就脱离了队伍。
央视此行已经派出来最“重量级”的记者,但还是没抗住雪域高原的狂风。
在第二天就坚持不住,返回了驻地。
据他所说,这也是摄制组第一次无法完成拍摄。
而几位战士们,要在这么残酷,后面的路程甚至更残酷的环境中,巡逻三天。
事后,他还专门写了一篇名为《冰河晚餐》的文章来纪录这件事。
其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
【……这些在绝境中沉默攀爬、在风雪中开怀大笑、在界碑前虔诚擦拭、在热汤间传递温暖的普通战士,他们并非生而超凡,却因选择了站在共和国最高的边境线上,而承载着非凡的重量。】
【让我感触最深的,却是在那晚的“冰河晚餐”之后,徐源这位老兵平静诉说即将离开、憧憬回乡卖茶、带妻儿游玩时。】
他平淡又带着欣喜的话语中,既有对使命的忠诚坚守,也有对普通生活的热切期盼,更饱含对家庭亏欠的歉意。他不刻意渲染牺牲,却在日常言语中流露出最真实的军人状态:忠孝难两全,选择了守护远方,便将最深的思念藏于心底。】
【徐源的形象是中国边防军人奉献精神的真实缩影。】
【他们不仅是雪域高原上令敌人胆寒的壁垒,更是有血有肉、有牵挂有梦想的普通人。他们牺牲了常人的天伦之乐、花前月下,将最宝贵的青春乃至健康奉献给边陲的界碑,守护的正是千千万万个像徐源家乡那样的平凡角落,能拥有那份温暖的日常烟火气。】
【这份选择,是个人小家与国家大家之间最动人的平衡点,是平凡人所书写的不平凡……】
明明标题是晚餐,但他写的更多的是人。
然后又把头顶上装着放大镜什么都能找到的网友们感动的眼睛想尿尿。
刚刚看完视频红起的眼眶还没散啊!
因此乌央乌央的涌进猫猫头的评论区。
就是转发红姨视频的那条。
虽然红姨和边防的视频都不是猫猫头自己拍的。
期间提起猪肉的镜头也很少。
但大家都知道了其余的两万头猪去了哪里。
这就是名气大的好处,都不用工作,素材自己就会长出来……
【之前还纳闷猫猫头藏了2万头猪是不是耍花招,看完视频直接泪目……原来最好的肉给了最值得的人!】
【红姨的油泼面和边防战士的猪肉炖菜,吃进嘴里的是肉,咽下去的是责任。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有人替你负重加餐。】
【边防战士蹚冰河啃干粮时,我们在抱怨抢不到猪肉?脸疼……向冰川上的杀猪菜致敬!】
【以前笑猫猫头是神经病营销,现在看是菩萨心肠——消防队啃排骨的声音,就是最好的广告。】
【突然不馋猪肉了,只盼消防员每次出警都能吃上红姨的炖排骨,边防军半夜站岗有热汤暖胃。】
【市场少两万头猪?小事!但高原哨所少一顿杀猪菜?要命!】
【这2万头猪的终点,是厨房灶火映红的脸,是界碑风雪中哈出的白气,是‘值得’二字最滚烫的写法。】
【本猪肉脑袋宣布:从今天起和消防员哥哥们异地共餐——我吃素他吃肉,四舍五入等于我救了火!】
还有人说:
【建议猫猫头开通‘致敬专线’:加价50%我也买,利润全给红姨和老班长囤排骨!】
【猫猫头这哪是做生意?分明是搞慈善!两万头猪价值几个亿,说捐就捐,这格局比五花肉的纹路还漂亮!】
这话可说的有点过了。
猫猫头赶紧出来辟谣:【那个……那个……那个……我们不是奉献哈,我们老板说了,部队订单虽然价格低些,但量大又稳定,是个好买卖。我们既然有这个资质,肯定得拿下啊,投标了好几轮呢,综合评分排名第一,不要我们的要谁的!(骄傲脸)】
此话一出。
【嗖的一下眼泪就回去了,你们对感动过敏是吧!!(哇哇哇哇骂的可难听)】
【等等,重点,价格低,你们不愁卖还要低价卖,还说不是奉献!】
【重重点,你们不能兼顾嘛,既要保证部队供应,也要保证我们普通人能买到肉吃,我就是这么不要脸,既要又要。】
【对对对,让你们老板出来,我得跟他说道说道。多养猪,多种树,走上一条致富路……】
这个……
猫猫头回复:【我们老板在溜猫……】
——
骆一航确实在溜猫。
不过不是在平安沟,也不在青海,而是在阿拉善盟的布乌苏乡。
“一个奇迹”马兰草大草原经历第一次沙尘暴考验的地方。
为啥跑这儿来了?
因为今年自治区政府特意把一年一度的蒙古族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安排在这里进行,意义是代表着生态环境保护进入了新的阶段。
特意邀请骆一航和王绍鹏作为嘉宾,来参加开幕仪式。
收获荣誉的季节到了。
今年的那达慕大会规模非常宏大。
据说会有超过五十万人参与。
开幕仪式会有国旗护卫队与集体致敬,有草原祈福仪式和点燃圣火仪式,有搏克舞方阵,有动力伞和飞机编队表演。
而最壮观的则是1200匹骏马和骑手挥舞着红旗组成的万马奔腾方阵。
骆一航和王绍鹏也要骑马参与,而且在最前排。
王绍鹏还是头一次参加这种规模的庆典,还是特邀嘉宾,心里慌的不行。
他不会骑马。
为此提前好几天就把骆一航拽了过来,赶紧练练。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嘛。
骆一航没办法,只能先停止修炼,陪他来了内蒙。
好在昆仑山小湖的效果够劲,灵气已经补上来了,距离突破仅差一层窗户纸。
……
草原的清晨舒服无比,即便已经到了盛夏,也没有一丝暑气。
早晨起来甚至还有点凉。
也是天公作美,昨天晚上竟然下了一场小雨。
雨起的时候,骆一航、王绍鹏,还有陪同接待的老支书巴图朝鲁一家,还有自治区、盟里,以及从XJ罗布泊赶来的马兰基地工作人员,一大群人。
正在老支书家院子里涮羊肉呢。
忽然听着房顶滴滴答答。
抬头一看,“连串玉环碎地声,抬头忽觉天赐酒。”
好事啊,大戈壁里可是很少下雨。
下雨犹如赐福,预示着美好即将发生。
众人索性搭起雨棚,天上赐酒就接着,老支书巴图朝鲁拿出来珍藏的马奶酒,大家就着羊肉举杯,敬天敬地敬眼前人。
吃着肉,喝着酒,说说笑笑到深夜,老支书巴图朝鲁高兴之余,还唱起了他们土尔扈特部歌曲《鸿雁》,一连唱了三遍。
骆一航给伴的奏,当初在皮营圪台村试种超级马兰草第一代的时候,一时好奇学过马头琴。
皮营圪台村也是蒙古族和汉族杂居的村落。
这次终于又用上了。
骆一航拉起马头琴,只几个音,内行人一耳朵就听出来是专门练过的。
老支书巴图朝惊喜,高兴,唱完了歌就端起酒杯,跟骆一航连干三个。
真是好酒量。
吃饱喝足后,各回各家,一夜好睡。
第二天起来,精神头倍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