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9章 大牌档与公鸡碗(1/2)
王向东出了邮政局后继续闲逛,看到一家叫永安百货的大楼就走了进去,别的商店看看门面就差不多了,百货大楼就必须逛逛了,要感受一下港岛的百货大楼跟咱们内地的差别。
海味杂锦礼盒,里头包含各种高档海鲜干货,如鱼翅、干贝、鲍鱼和海参等等,这倒是送礼的佳品,那不得多买几盒带回去啊。
珍妮曲奇,酥松细腻入口即化,闻到那香味就感觉口舌生津。
德成号蛋卷,松软不油腻,口味独特,港岛人很喜欢的一种点心。
港岛老婆饼,饼里加入各种辅料,如菜心、猪肉等,甜中带咸,甘香酥脆。
王向东重点关注的还是这些食物,穿的用的空间里存的太多了,虽然好多都不方便拿出来,但慢慢来嘛,而吃的就没太多顾虑了,所以就多买些备着了。
于是就让店员捆扎了两大纸箱,拎着出了大楼,走到附近的小巷里头就收了起来,然后返回进去继续购买,来回几趟差点把点心柜台里的货物搬空了。
看到香烟专柜又停下了,港岛这边流行的有万宝路、骆驼、三五等这些牌子,这里可不用凭烟票限量供应,王向东就干脆各拿一箱带走了,也不理会店员那诧异的眼神。
王向东走走停停的又回到了太平山下的街道,原本还比较宽敞的人行道上多出了好多摆摊的,这不跟后世那些大排档一样嘛,到了晚上供出来游玩的人吃点夜宵,只是看到的招牌写的都是“大牌档”。
大牌档是港岛的一大特色,都是从下午才开铺,一直营业到深夜乃至凌晨,为港岛这座不夜城增添浓厚的市井烟火气息。
大牌档起源于二战后期,港岛政府为照顾那些因公殉职的公务员的家属生计,专门发出牌照允许他们在路边摆摊经营食铺,这些路边食铺价廉物美,贴近平民生活,所以广受欢迎,市民就把这些路边食铺叫作“大牌档”,应该是后来被误写成“大排档”了,也都是一个意思。
大牌档是港岛的路边饮食文化,在大街小巷边摆出一张张桌椅,人们就在这露天或半露天的环境下吃着点心喝着小酒,食物的种类很丰盛,最多的自然是各种海鲜了,还有粤菜、稀粥、粉面等等。
这年头可没有空调,所以在大牌档吃夜宵更吸引人们,关键食客们还能现场看着师傅炒菜,还都是他们亲自点的真材实料,用的是铁锅炒菜,显得那么“火气十足”,也吸引了不少社会名人和明星光顾。
王向东也逛了好一阵子了,闻到这四下飘散的香气,忍不住也找了一家大牌档坐下,看着招牌上写着的肠粉,那就点上一碗尝尝吧。
这里的肠粉还真就是一条条白滑肠粉,然后加上甜酱、麻酱、豉油及芝麻搅拌而成的,肠粉本身是没有味道的,全靠酱油的香味,口味自然还是看各人的喜好了。
王向东一阵吸溜,爽爽的干光了一大碗肠粉,这才注意到装肠粉的大碗颇具特色,随口问了摊主,摊主也看出这是个从内地来的游客,就告诉他这是公鸡碗。
公鸡碗的图案就是黑尾公鸡,再点缀些芭蕉和花儿,口大底小,工艺粗犷,但又透露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港岛这边大牌档吃饭用的基本上都是这种公鸡碗,平民百姓都是以公鸡报晓作为一天之始,所谓闻鸡起舞嘛,象征着要有精神和活力才能发家致富,所以又叫起家碗。
王向东点上一支烟,坐在凳子上有一搭没一搭的跟摊主闲聊着,意识却在地图上观察着半山上那些住宅区,下午关注的那几栋房子家里都有不少红点,感觉不好下手啊。
看来这港岛跟内地的差别确实很大,夜里出来活动的人挺多的,当然平民百姓还是延续着日出劳作日落歇息的习惯,有钱人就不一样了,所以得改时间啊。
看看时间也已经快到午夜了,娄晓鹏一家和九叔倒是睡下了,可他家不是目标,所以王向东就决定回去,等明天再过来看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