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意难平(2/2)
刚要开言,忽闻深宫处“轰隆”一声震天巨响,但见火光骤起,映红半壁天穹。
他暗叫不好,心知定是杨朗已率兵杀入内宫,时机紧迫再容不得耽搁,当即转首望向一直静立旁侧的李溟。
李溟独立于雨中,白发尽湿,贴于颊侧,身姿却是挺直如松。
她铠甲虽已残破,却掩不住通身桀骜之气。神色异常平静,既不看李泽之尸,亦不闻德妃之泣,只静静望向杨炯,唇边含一缕似有若无的笑意,同那日其醉酒之态一般无二。
“可是要杀我了?”李溟轻声问道,宛若闲话家常。
杨炯默然,握刀之手紧了又松。他心知李溟乃难得的将才,尤擅兵事,若非自己火器占优、她又兵力不足,胜负尚未可知。
可此番白虎卫反叛,麾下弟兄死伤枕藉,雁门失守,百姓流离,于公于私,皆无饶她之理。
李溟似看透杨炯心思,微微一笑,将颊边湿发轻挽至耳后,露出光洁额角。
“不必为难。我既参与此事,便知必有今日。”李溟语声渐远,恍若陷入回忆,“我娘早逝,我又生来晚熟,更因这头白发,宫中皆视我为妖异。
蒙学之时,皇子公主皆欺我白发,曾掷我书卷于泥泞,踏我糕饼于脚下。唯有三哥护我周全,分我茶点充饥,拾我书册擦拭,总道‘七妹莫怕,有三哥在’。”
这般说着,她转眸看向杨炯,笑意微苦:“你当年也曾随他们欺我,可还记得?你撕了我画的葵花图,还笑我画得不像。”
杨炯一怔,此事他早已模糊,不料李溟竟铭记至今,心下不由生出几分怅惘,闷声道:“既知必败,何苦涉险?”
“因为我三哥需要我,若没有我,他凭什么与你们相争?”李溟轻声言语,语气饱含惆怅,“他护我这许多年,既有问鼎之意,我岂能不助?更何况……我也真想看看,他能否登上那九五之位,好教昔日轻贱我们的人,皆刮目相看。”
李溟语声稍顿,目中掠过一丝遗憾:“可惜……可惜我们终究是输了。”
如此说着,李溟向前几步,距杨炯仅三步之遥,盯着他的眼囧,浅笑道:“我尚有一愿,君可愿听?”
杨炯深深望着她,颔首应允。
“行章!小心!”沈高陵急上前拉住杨炯手臂,面露忧色。他恐李溟有诈,以其武功,若暴起发难,恐难抵挡。
杨炯轻拍其手,示以安心,缓步走向李溟。
李溟见他近前,笑靥愈盛,灿若雨后葵花:“好胆色!可敢再近些?”
杨炯微蹙剑眉,又进一步,两人呼吸可闻。
倏然,李溟伸手环住杨炯腰际,将头轻靠在他甲胄之上,于他耳畔呢喃自语:“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请君倾耳听葵心,从此长解意难平。”
声若游丝,拂过耳际,愁怨萦身。
杨炯刚要开口,却觉李溟身子微微一颤,唇角渗出一缕黑血,沿下颌滴落,染深了他胸前铠甲。
“你……!”杨炯一惊,急扶住她,才觉其身躯已渐冰凉。
李溟倚在他怀中气息渐弱,犹自含笑:“我……齿间藏了毒……不必你……亲手……”
杨炯抱住李溟渐冷的身躯,喉间如堵,哑声叹道:“
相逢已是上上签,何须相思煮余年。
待我归去溟河日,葵花开处续前缘。”
“你倒……会哄人……”李溟声若蚊蚋,二人初逢对饮之景重现,瞳孔渐散,终是头一歪,气息全无。
李溟银钗坠地,白发披散,于雨中风动,拂过杨炯面颊,冰凉刺骨,似在轻诉平生憾事。
杨炯怀抱李溟尸身,默然伫立良久。冷雨未停,落在她如雪发间,恍若苍天垂泪,穿洒银河。
另一边,德妃缓缓自地上起身,双目肿若蟠桃,面上血泪纵横,脊背却挺得笔直。
只见她俯身将李泽尸身负于背上,亡儿首级偎依肩侧,鲜血顺她颈项蜿蜒而下,她却浑然不觉。
“儿呀,娘带你归家。”德妃声嗓嘶哑,语中却带着不容移易的坚定。她一步步涉水而行,朝向宫外方向踽踽独去。
雨打背脊,其身影在夜雨中渐次渺小,终湮没于黑暗之中。
“七妹素爱葵花,栖霞山下葵田最盛,合该是她归处。”李淽轻步上前,望着杨炯怀中李溟,目中哀伤不绝,柔声言语。
杨炯微微颔首,将李溟尸身交与李淽,强笑道:“有劳费心。”
李淽轻轻摇头,接过李溟尸身,招来身后内侍嬷嬷小心安置,随即缓步朝宫外行去。
杨炯深吸一气,压下胸中郁结,举刀向天,朗声道:“诸位弟兄!安邦定国,戡平暴乱,开大华万世太平,就在今日!”
“吼——吼——吼!”三军齐应,紧随杨炯身后,步履踏碎积水,溅起万千飞珠,如若赤龙滚地,气势如虹。
深宫处,火光犹炽,映亮半壁天穹,杨炯面沉若水,恍惚间,前尘往事尽上心头,竟不知今时何时,今夕何夕。
正是: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相逢,到底意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