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痛苦抉择(2/2)
“且看看吧。”诸葛瑾性情更温和,不愿与弟弟大声辩驳。
没过多久,孟宗在射援的引领下缓缓入内。
“见过诸葛丞相、诸葛大将军。”孟宗拱手行礼。
“孟侍中请入座。”诸葛亮淡淡说道:“此番前来可有要事?”
孟宗徐徐坐下,而后开口:“诸葛丞相,在下承我家陛下旨意来此。”
“如今魏军怯战退却,我军以逸待劳,此乃战局反覆、顺势追击、逆转乾坤之时。陛下欲请诸葛丞相与诸葛大将军共同出兵追击,乘势收复夷道、猇亭、枝江、江陵等处。”
“还请诸葛丞相与诸葛大将军速速出兵!”
诸葛亮没有第一时间答复孟宗,却是用带着几分怜惜的眼神看向诸葛瑾,好似在问‘这就是你要誓死报效的君主么’一般。
乘势追击?你乘的是什么势?又怎么追击?连诸葛瑾都看出来不能再打了,魏军疲累、吴军难道就有士气了吗??
诸葛瑾躲过了诸葛亮和孟宗的目光,低头看向桌案不语。诸葛亮心中微叹,然后对着孟宗说道:
“孟侍中,魏、吴之战从年初打到年末,魏军疲累、吴军应也到了极限。当下魏军稍退,汉、吴两军当休整备战才是,谨守城池,莫要再被魏军所乘,至于余下失地当缓缓图之,不可冒失……”
“魏军都退了,此时不出兵更待何时?”孟宗一时情急,他虽以孝义知名,对孙登盲从到了极点,但于国事军务上并无多少才能,满脑子只想将孙登交予他的任务办好:“若等魏军在江陵屯驻些时日,江陵城岂不更难收复了?还望诸葛丞相考虑一二!”
江陵城……
诸葛亮不想在这时与孟宗和孙登起任何冲突,耐着性子解释道:“孟侍中,魏军大部依然没损,近两月水军甚至没有交战,曹睿用兵素来稳妥定会有后手留下,还是谨慎一些为好。”
孟宗脸色渐渐难看了起来:“若现在不攻,再攻魏军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现有八万大军在西陵,水陆两路乘势东下,岂不易如反掌?”
我大汉军队与你何干??
诸葛亮微微摇头,不再言语,也不去答复孟宗的幼稚之语。
诸葛瑾见二人冷场下来,左右看了一看,无奈站了起来,表情诚恳的出声说道:
“还请孟侍中先回去吧,至于大军应静还是应动,我会与诸葛丞相妥善商议的,随后我会去谒见陛下禀明一切。”
孟宗咬了咬牙,又看了眼诸葛亮事不关己般的表情,心底愈加愤恨了起来,忍不住出言反驳:
“所谓君君臣臣,还望大将军细细思之!在下告辞!”
说罢,孟宗拱了拱手,起身便走,未作任何停留。
诸葛瑾被气得一时说不出话来,望着孟宗离去的背影,面孔渐渐涨红,手指颤巍巍的朝着帐外指着,过了几瞬才重重的叹了一声,而后箕坐席上摇头不语。
见了此番情形,诸葛亮也只觉荒唐,起身走到兄长身侧坐下,轻轻拍着诸葛瑾的后背,低声说道:
“兄长,勿要动气,勿要动气,不值得……”
诸葛瑾的神情愈加沧桑和落寞了,轻叹了一声后,看向自己弟弟:“他是皇帝,他姓孙,我一臣子又能如何呢?只是,如此多的军士和兵卒,以西陵郡是万万养不起的。”
“孔明,我要求你一事,能否准许吴国民夫入巴郡屯垦?可以自养,日后若有产出也可稍微补贴西陵大军一二。今冬至明年,汉国能否稍微接济一二,不使大军溃散?”
“若不如此,此地果真难以维持了!”
诸葛亮见诸葛瑾这副模样,心中也是一时难忍:“兄长以为从巫县到西陵,本地之产出能养得起多少兵?”
诸葛瑾摇头:“或三千或五千,这又有何意义呢?”
诸葛亮道:“就算益州能供养此处吴军,最多也只能养得起两万兵长期驻守,除此之外再无余力了。民夫倒是可以尽数接纳,只是孙皇帝定会不肯……现在来论,他这个帝号也当去了,不论去与不去,对大局都没任何干系了……”
“兄长。”
“你说。”诸葛瑾愁容满面。
诸葛亮道:“孙皇帝要打,且让他打一打吧,他不吃亏恐怕难以理解兄长与我的好意。我与兄长说话他不会听,魏人用刀枪与他来说,他总会听得懂的。”
“就算再折损些兵力,也不是什么坏事,兄长,你说呢?”
诸葛瑾痛苦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