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研发直升机,1200家新企业(2/2)
我们就算不吃不睡,也一定尽快把您要的‘空中骡子’搞出来。
然后……然后朝着这个‘眼镜蛇’的方向努力。”
张弛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
他有系统在手,就等于拥有了整个直升机科技树的未来发展方向。
让南洋的直升机事业,跳过早期漫长的摸索和弯路,直接从这条凶猛的“眼镜蛇”开始进化吧。
-----
几天后,一场高层的小型碰头会议正在举行。
内阁首相张广松拿着一份刚出炉的统计报告,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喜色,正向坐在主位的张弛汇报。
“大统领,喜讯,天大的喜讯啊。”张广松的声音都带着点激动,这不是正式会议,所以他的用词也没那么讲究。
“根据工商部统计,刚刚过去的三月到四月,全国新注册成立的各类公司、商行、工厂,总数超过一千两百家,平均一天快二十家新企业诞生。”
他推了推眼镜,指着报告上的细分数据: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由外资部分投资或控股的企业,接近两百家。
白鹰的、尼德兰的、甚至还有伯尔尼和维京国的商人都来了。
不少从民国过来的老板,看到咱们这政策稳、机会多,干脆直接拖家带口,入了南洋籍,留在这边开厂创业了。
光是仰光和星洲两地的各个华人商会,就新增了数百名会员。”
张弛听着,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他需要的正是这种百业待兴、万商云集的局面。
“很好,广松,这说明咱们的路子走对了。
老百姓啊,肚子吃饱了,就会想着穿体面点,住宽敞点,让孩子受更好的教育。
有了自行车,就会想要摩托车、小汽车;有了手电筒、手表,就会惦记冰箱、收音机、空调。
这需求是层层往上走的,无穷无尽。”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外面正在施工建设的城市。
“咱们的手伸不了那么长,也管不了那么细。
电力、钢铁、大型矿山、主干铁路,这些关乎国家命脉的,咱们抓在手里。
剩下的,完全可以放开,让民间资本去搞,让外国资本来参与竞争。
水活了,鱼才能多,才能肥。”
张广松点头表示赞同,但眉宇间还是闪过一丝忧虑:
“大统领高见。
放开市场,引入活水,确是正理。
只是……眼下咱们本土的华人资本,积累毕竟有限。
引入外资势在必行,可我总担心,这些洋商资本雄厚,经验老道,万一……万一他们联合起来,挤压甚至欺压咱们本地的华商,该如何是好?
到时候,经济命脉恐受制于人啊。”
这是他作为南洋本地出生、本地成长的华人,出于本土派和传统情怀的自然担忧。
张弛闻言,转过身,哈哈一笑。
这些南洋本地华人,过去数十年被洋人殖民者欺压的厉害,如今即便翻身做主人,对于外商,总是抱着些敏感和成见的,他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