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2章 兵变·河南·人才(2/2)
古往今来,不论是截止到如今的大汉,还是再算上日后的这么些个王朝,这样能够调动指挥数省兵马且能做到如臂指使、获得战果的人,那可真真是不多,一点也不多!
将领那是从来不少的,领兵之人也从来不少,但是能够如此领兵……真的不多。
固然,这数省的兵马还不能说得上是什么倾国之力,需要的人才也不需要达到如同白起韩信吴起等人的高度,但是指挥数省兵马的人也已经不是寻常将领了。
这样的人才,就算没有那么稀少,那也绝对不多。
非要说的话,那大概每个王朝开国时期的那些大将属于此列。
但是到了王朝中期、王朝后期、王朝末期,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少……刘邦就更不看好了。
这也不是说这个时间段,人才就不会诞生在世间了,而是在这个时间段,就算有人才,朝廷也发掘不出来、任用不出来而已。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王朝末年,政局混乱,朝堂争斗,上下阻塞,地方上民不聊生,军中兵变频频,士卒常年缺少粮饷,起义军又在一个接一个冒出来……这样的人才,又如何能够出头,如何能够被朝廷任命,如何能够得到自己的才能所相匹配的信重?
根本不可能!
或者,概率非常非常低。
这种情况下,民间的人才,更大概率就是直接投奔了起义军——明朝末年的这些起义军中,诸如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乃至于马守应、之前的王嘉胤等人,有哪个不是人才?如果按照目前的已知条件看,那至少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这三个人,那就就是绝对的领兵人才!
放在正常情况下,这些人就算不出头,那也未必会搅风搅雨。但是谁让天下局势如此?
而这些人,按照他们的生活轨迹,有些本来有被朝廷发掘的机会,但是在末年这个环境下,也没有被发掘。
而朝廷之中呢?就算真的有些人才在其中,或者在军中通过军功往上爬,或者在朝中通过科举入仕,可他们真的能够走上去吗?军中克扣军饷,几乎没有将领不贪婪不中饱私囊,那么可以确定,如果军中有人想要上升,哪怕再有能力,那也一定是要站队并且给上官送礼……
而朝堂之中呢,或许不需要那么送礼,但是以如今党争的局面,那也同样必定要站队,投身于党争的漩涡之中,同时,还要看看周围有没有类似于陈奇瑜这样的随时甩锅让你完蛋的同僚……
这样的情况下,别说朝廷能不能发掘人才、能不能吸引人才投奔了,就算真的有,那人才能出头吗?能不被莫名其妙坑了吗?
如果有人才,然后人才一直被欺辱,或者直接被坑进了大狱,那不就是结仇?怕不是又要送上几个人才去了起义军那边……
刘邦叹息,没法说啊没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