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忙于查案的女官日常 > 第578章 拟官

第578章 拟官(2/2)

目录

宋灵淑叹息,“确是中毒而亡。都押衙昨日来了一个新厨子,给赵将军端去一碗糖水鹌鹑,赵将军吃过之后,在亥时毒发,没撑过三个时辰便药石无救。”

“哪来的厨子,胆敢谋害兵马使!”萧维膑震惊站起身,“这厨子是何人带进来,可否抓到人?”

“厨子自称汪林,原先不知是哪个衙署的书吏,因犯错被赶出来,便重操家业,做起了厨子。也不知是哪个兵士,随便将人招进来,也不探查其过往是否真实,便让其入了厨房。”宋灵淑一边说着,目光扫过厅内几人。

“厨子在昨晚便跑了,都押衙内没人知晓他行踪,也不知他逃到了何处,又因何毒杀赵将军。”

厅内的都是明白人,都押衙内斗整个洛阳皆知,说不知是何人招进来的厨子,只是没抓到证据。

卢恪身形微微一震,面上却不动声色,郝彬蹙眉不语,摇头叹息。

倪一齐惊愕得掉下巴,不可置信道:“人就这么跑了?押衙的防备未免太松散,毒杀了兵马使还任其逃走?”

“许是有内应,否则一个小小的厨子,为何有这个胆子下毒谋杀兵马使。”萧维膑冷哼,随手拿起了桌上的名册。“总之,此事怕是难查了。”

“唉,虽说都押衙内斗不止,可赵将军此番死得也太……”卢恪不断搓着手叹息,“只盼早日找到真凶,好让赵将军能瞑目。”

几人都明白,赵光逢一死,首要的不是找凶手,而是下一任兵马使的人选。

这事并不由东选决定,而是由齐王推举,再经由中书省和兵部商议,才能做最终决定。说白了,就是走个流程。

萧维膑将名册递给宋灵淑道:“我们几人已经初步讨论过,你看看有何意见。”

宋灵淑有些意外,萧维膑这么快就拐回了东选拟官,似乎早已看穿了赵光逢之死的真相,不再多问。

名册上最前面几位,正是铨试时评级上上的前资官,其中还有颜行易的名字。

此次空缺的官职中,有两州刺史已经在年底告老还乡,等着东选结果出来,便直接指派赴任。

西京内的也有好差事,门下省的六品补阙,太常寺和光禄寺的署令,以及京兆府的主簿。这些官阶虽不算高,有的甚至是闲职,却是在天子脚下的当差,比在偏远之地要轻松得多,也更容易得到晋升机会。

“萧侍郎觉得,岑之敏,刘毓崧和房琯三人,谁能担任这两地下州刺史?”宋灵淑问。

萧维膑淡淡道:“我觉得刘毓崧文采斐然,为人处事更为稳重,与颜行易都适合入门下省任补阙一职,其余二人也皆能担起一方刺史之职。”

宋灵淑略惊讶,问:“我原以为萧侍郎会直接推举颜行易入中书省,毕竟他曾在户部司任职,对京中更为熟悉。”

“下官也觉得,颜行易更适合入门下省任补阙一职。”卢恪的话恰到好处接上。

宋灵淑暗自偷笑,她只说以为萧维膑会推举,卢舍人倒是打蛇随棍上,怕是早她不说,也迫不急待要提。

“此二人皆是最佳人选,你们呢,觉得谁更适合?”萧维膑看向郝彬和倪一齐。

倪一齐轻抬手,带笑道:“宋中丞先说,他们二人谁更合适任门下省补阙。”

宋灵淑无奈瞥了倪一齐一眼,故意把话转移到她这,是担心惹萧维膑不高兴?

“门下省补阙有谏诤、评议政事、审核诏令之职。门下省出诏、令、法时,需要从旁评议建言。按两位为官经历来看,已经具备足够的资历和眼识,都有能力胜任此职。”

“只是二人互有长处和短处,刘毓崧三次担任一方县令,对京中职属却不熟悉。但他文采绝佳,又在外任职近十年,于阅历与文书方面是最大优势。”

“颜行易虽曾在户部司任主事,对京中较为熟悉,于文书而言,却有些生疏。他未外放任职,评议与建言方面有些不及刘毓崧。”

倪一齐恍然大悟,“经宋中丞这么一说,好像刘毓崧确实更合适。”

郝彬沉思片刻,斩钉截铁道:“刘毓崧更适合任补阙一职。”

郝彬本就是门下省给事中,算作是补阙的上级官员,他所选必是比谁都准确。

卢恪听罢,脸上讪笑,不再提起颜行易。

萧维膑扫一眼几人,淡淡道:“也罢,那便由刘毓崧任中省书补阙一职。”

卢恪抬眼,轻声问:“那颜行易该安排去何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