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化敌为友(1/2)
“啪、啪、啪”——继电器沉稳如钟摆。
“滋——”——水银在管道里低语。
“嗡——”——电子管散发出炙热的低鸣。
李娜闭上眼,聆听着这代表着三条技术路线的心跳。五年了,自1940年项目启动以来,她像一位耐心的指挥家,将这些迥异的声音,逐步引导向同一个方向。
“开始联调。”她睁开眼,声音平静而坚定。
指令发出,数据流开始在三条不同的“河道”中奔涌。起初一切顺利,但很快,问题接踵而至。
“主内存(水银)响应延迟,运算核心(电子管)等待超时!”
“长期存储(继电器)读取速度跟不上,数据堵塞!”
年轻的工程师们开始慌乱。李娜没有慌,她迅速在白板上画出数据流的路径图,精准地指出了症结所在。
“问题不在它们本身,而在连接它们的‘阀门’。我们需要一个更智能的协调机制。”
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放弃简单的顺序执行,引入一个“调度器”,让它根据任务的紧急程度,动态地为三条路径分配优先级。
几个小时过去了,东方泛起鱼肚白。当最后一个数据块被成功写入继电器存储时,整个实验室沸腾了。三条原本独立的技术河流,终于汇集成了一股强大的洪流。
就在此时,实验室的门开了,诺亚走了进来。
“菲利普即将发布他们的电子管计算机,市场充满了对‘速度’的渴望。”他的声音带着清晨的沙哑,却异常清醒,“我们需要尽快公布,抢占市场。”
李娜理解他的焦虑,但她同样清楚,现在的系统还不够完善。
“行,听你的,可以把现有成果先发布出去。”李娜直视着他,“但我还会继续研究一个稳定可靠的计算机。”
他们的对视,既是信任,也是博弈。最终,诺亚点了点头:“我去安排。”
结果,诺亚和菲利普选择了在同一时间发布。
这并非巧合,而是一次经过精密计算的商业策略。在发布前的最后48小时,诺亚与菲利普达成了一项震惊业界的合作:双方将进行资源与技术的整合,共同制定行业标准,而不是陷入零和博弈的价格战。
全球的蛋糕这么大,没有人能一口吞下。将对手变为伙伴,共同做大蛋糕,再按贡献分配,这才是顶级的商业智慧。
两天后,郁从文那盛大的婚礼如期举行。
李娜夫妻以“研究正在关键时刻”为由婉拒。这不是简单的拒绝,而是一次清晰的价值观表达。在她看来,一个不尊重家庭的行为,不支持
即使曾经为她提供过帮助。
诺亚作为优秀的资本家,他本能地评估合作价值。郁家在纽约的影响力有限,他们的合作更多是基于短期利益的交换。更何况,他对郁从文本人也毫无好感。
更别说在华人圈乃至亚裔圈,有头有脸的掌权人,只来了两位,表面风光,实际上处境尴尬且危险的。
郁从文的新婚妻子,白美莲,笑着笑着都要哭了。
郁从文那两任妻子,不是表情复杂,都这个岁数了,还有孩子根本就不可能真的离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