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 > 第483章 中国基础建设盘点——南水北调(一)

第483章 中国基础建设盘点——南水北调(一)(1/2)

目录

【中国位处亚洲大陆东部,东西跨度约5200千米,南北跨度约5500千米,国土面积世界第三,向北,疆域深入内陆,向南,大陆海岸线长达千米,极为典型的幅员辽阔。

但占据大陆辽阔的疆域,也意味着中国是典型的大陆型气候。

大陆型气候的特点是越深入内陆,距离海洋越远,水汽越难以到达,降水也就越少。

而来自海洋的充沛水汽极易到达的南方,又面临着过于丰沛的降雨。

尤其中国的地理海拔是呈阶梯状的,越往北海拔越高,被高山地形拦阻的水汽就越难进入北方,同时也越容易留在南方。

这就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南北降雨量的显着差别。

以秦岭至淮河一线划分,这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该线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多的能达到2000多毫米。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喜雨耐涝,也就适合种植像水稻这样的作物。

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虽然降雨不如南方,但往北不至太北仍属于半湿润地区,有满足基本需要的降水,所以可以结合河流流域选择种水稻,水源少一点的地方就种耐旱的小麦。

而以大兴安岭至张家口至兰州至拉萨再至喜马拉雅山脉东部一线,则是半湿润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也是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

此线向东以南,降水较多,在四百毫米以上,是中国主要的农耕区和森林分布区。

向西以北,降水较少,在四百毫米以下,是中国主要的草原和荒漠分布区。

而结合地形再向北一些,则是阴山至贺兰山至祁连山至巴颜喀拉山再至冈底斯山一线,这是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

此线以西地区降水稀少,年降水少于两百毫米,气候干旱,多为荒漠和戈壁景观。

说降水多少毫米可能没什么直接概念,以降雨天数为差别可能更为直观。

比如,南方年降雨八百毫米以上的地区,一年可能有一百多天的下雨天,临近海边的广州年降雨两千三百多毫米,甚至可以达到一年有一百五十天在下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