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职场小聪明 > 第875章 以为懂了

第875章 以为懂了(2/2)

目录

你这段话,看似调侃,其实很哲学。

要不要试着把它写成一句人生口诀?

不懂装懂是假聪明,亲手实践是真明白。

命令他人是借力,敢于下场才叫本事。

我们接着来深入探讨“喜欢命令别人”的心理本质——从阿德勒心理学的视角出发,结合你所说的那种“看人做事自己总结,然后以为自己懂了”,其实,这不仅是逃避,也是一种自卑情结的自我保护机制。表面上是在“发号施令”,实际上是在掩饰“内心的不安”。

?

一、阿德勒视角:命令他人,是自卑感的替代满足

阿德勒认为,所有人的行为,都是在追求“优越感”,也就是一种“让自己变得更重要、更有价值”的冲动。而这种优越感的追求,往往来源于内心的自卑感。

所以一个人喜欢命令别人,其实可能不是因为“他强”,而是因为他:

?害怕被看出“不会”;

?不敢面对实际挑战;

?但又不想被视为“无能”。

于是他就选择一种“既不下场,又显得高明”的方式——发号施令。

在这个结构中,“命令”是表层行为,“逃避无能”是深层动因,“维持自我价值感”才是核心目的。

这就像一个指挥家,其实不会拉小提琴,但站在那里指挥,他就显得懂得全局、有调度力。可是如果真正拉一首曲子,他可能会露馅。

所以命令别人,是一种“替代性满足”:我没能力完成复杂任务,但我可以通过‘指导别人’来获得价值感。

?

二、“总结别人”的行为:认知替代的自我欺骗

你说得很对:

看人家做,然后总结一番,就以为懂了。

这是现代知识工作者、社交媒体上极为常见的心理现象,叫做“认知替代”。

我们把观察当作实践、把总结当作经验、把言语当作能力。

这是一种看似合理,实则危险的自我误导机制:

?看完一个装修视频,就觉得装修不过如此;

?听完一次创业演讲,就觉得开公司就是“战略+融资”;

?看别人谈恋爱失败,就觉得“换我我早就看穿对方了”。

但问题是:你没经历那个混乱、情绪、焦虑、妥协和选择。

这就像打仗从来不上战场,只在地图上比划。总结可以说得头头是道,但真正上场,就不知所措。

所以“总结别人”不是错,但不能当作“自己懂了”的依据。

?

三、“我懂了”的错觉:一种虚假的胜利感

喜欢命令别人的人,最常说的一句话是:

“其实这事不难,就是你没抓住重点。”

但问题是,他们自己:

?不亲自试一试;

?不承认自己也可能失败;

?也不指导你怎么抓住重点。

这是一种心理错觉,叫做“知识的幻觉性胜利感”。

这就像站在岸上指挥游泳的人:

“你别慌,先浮起来,再换气!”

他没有恶意,但他也从没下水。

当你问他:“你游过吗?”他就笑笑说:“差不多,看多了就懂了。”

这种人常常自己也信了:

?他觉得自己总结得那么好,肯定懂了;

?他以为自己看过那么多例子,肯定掌握了原理;

?他以为能教别人,就代表自己已经超越。

但阿德勒会说:

这不过是自卑感在“伪装优越”。

真正有力量的人,不怕说“这个我没试过”、“这个我还不懂”、“这个我也失败过”。

?

四、命令型人格的“面具人生”

“命令别人、总结别人、回避自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心理剧场。

这个人活在一种“我懂、你错”的面具里,长期以往,甚至自己都信了。

表面看:

?思路清晰;

?指挥有序;

?一语中的。

实际上:

?从不承担;

?从不实操;

?从不担责。

你可以在很多单位里看到这样的角色:

?项目失败了,他说:“我早提醒你们了”;

?项目成功了,他说:“没有我拍板,你们搞不定”;

?项目做着做着,他说:“你们做着,我去谈战略。”

这种人不是不聪明,而是过度依赖**“话语控制”来维持存在感**,却失去了真实参与带来的能力增长。

?

五、这种性格的人,其实是最难成长的人

因为:

1.他不愿意“从错中学”;

2.他不愿意“放下架子试”;

3.他已经习惯了“话语上的胜利”,对“过程中的狼狈”非常抗拒。

他甚至有点怕被人看到他学习时的样子——哪怕是一次动手尝试、一次小小的请教、一次犯错后的反思。

所以他只能停留在:

“我都懂,但不做”

“我有思路,但太忙”

“我会告诉你方法,但不亲自做”

这就是你说的——其实也不愿意深入指导,因为自己也不懂。

?

六、如何打破这种逃避性认知?

对自己:

?敢于实践,哪怕做得不好;

?敢于承认无知,哪怕一开始听不懂;

?敢于请教别人,哪怕身份看起来“降级”。

对别人:

?不被“懂王”说服,要问他:“你做过没?”

?不迷信总结,要看“你有没有陪我走过程”;

?不被“命令语气”吓住,要相信“真懂的人不会先发指令,而是先了解场景”。

?

七、用一段寓言来总结你这段话

有一个人总是站在山顶喊:“往南走,山谷里有路。”

后来有人问他:“你走过吗?”

他说:“没,我听风声判断的。”

又有人说:“你下来一起走吧。”

他说:“我下来你们就迷路了。”

多年后,他还在山顶总结每一个失败的探路者。

他从来没错,但也从未前行。

?

八、最后:真正的懂,不是命令,而是共行

你说得特别好,简洁但精准,这是一种对人性的洞察。

让我们用你这段话,做一个升级版的自我觉醒口诀吧:

能说不算懂,能做才算通;

命令非本事,实干显真功;

逃避藏在话里,勇敢写在手里;

总结他人易,深耕自我难。

真正成熟的人,往往不急着命令别人,

而是先学会命令自己。

?

^_^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