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郑夫子回去的想法(1/2)
这就是贤公的觉悟吗?
厉夏只是给他提了这么一个建议,他竟然考虑的那么详细。
而且这么一来的话,相当于直接把少年学宫变成了他们新儒培养弟子的地方了,你说他私心也好,但是对方的能力,还是出乎厉夏预料之外的。
按照炎国的教育模式,少年学宫和玉炎学院,主要目的是为了识字认字,明白简单的道理。
等到了稷下学宫,再分百家专业。
然而经过郑夫子这么一搞,那么少年学宫几乎成了新儒的一言堂了。
虽然也没有标注说学了这些千字文和音韵谱,就成了新儒家的人,但是大家在新儒的熏陶之下,肯定对新儒的好感更多啊。
而且这是郑夫子编写的,大家学习的时候,肯定会扬郑夫子的名,到时候大家都知道了,郑夫子就是新儒家的。
但是你要说郑夫子破坏了厉夏的规定,这一点也说不过去,因为郑夫子并没有破坏规定。
首先他没有在这里面弘扬新儒,无论是音韵谱还是千字文,都没有输出观点的意思,完全就是客观呈现。
百家最重要的一个表现,那就是喜欢输出观点,说明白点就是喜欢输出主张,无论是用哪家的着作,内容都是在宣扬自家的学说。
厉夏自然不愿意用百家的经典,这么小的孩子思想还没成熟,就让他们选边站,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而音韵谱只是辅助读音的,千字文杂乱排序,由易市到难,都没有输出新儒的主张。
像是仁主张,可能有这个字,但也仅仅只是有这个字罢了,并没有宣扬什么。
所以他成功的避过了厉夏的忌惮,让这些东西变得合情合理。
其次是这两样东西,也确实都符合少年学宫的年龄段,不可能到稷下学宫再学习音韵谱吧。
厉夏找不到更好的之前,这两份都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少年学宫最需要的东西,毕竟如今的少年学宫,还是采取死记硬背。
学子学习的字,也都是先生自己总结出来的,并没有统一的教材,也没有统一的进度。
而有了千字文,那么全国上下的少年学宫,也就有了统一的教材,学习进度和内容也能够得到统一。
这就是郑夫子的聪明之处,好像做了什么,又好像确实什么都没做,全心全意为了孩子着想。
厉夏对于郑夫子也是十分的欣赏,实在是太聪明了。
“郑夫子辛苦了,孤这几天会认真看的。如果可以的话,那么音韵谱和千字文,就会成为炎国少年学宫标准的学习之物了。
到时候炎国千万学子,都将会感谢郑夫子的付出的。”
郑夫子心情其实不错,他还打算依靠这三样东西,冲击一下巨子呢,只能希望厉夏快点批准。
“还请大王不要在意,老夫打算借助我新儒的渠道,大肆推广这两样东西,可能会向其他方国推广和公开。”
“这是应有之义!”
厉夏倒是没有什么不舒服的,百家爱名是出了名的,对方的做法也在厉夏的预料之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