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1章 终于抵达了吗?(1/2)
当看到地面上巨大的、如同大地伤疤般的矿坑入口,以及周边密布着防空弩炮和圣战军旗帜的防御工事时,就说明你已经来到了圣战军的基地、黑与火的堡垒、古老的伊塔洛思之地——在亚托利加行省最久远的传说中,它是英雄挥剑之地,邪恶的魔龙长眠于此,鲜血浇灌滋养出了地下的宝藏,而伊塔洛思正是那位伟大英雄的名讳,此地是受祂庇佑的圣地。
然而所有神圣的传说最终都会被现实击败,英雄屠龙的故事在一百个世纪的日升月落中逐渐逝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居民也早已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恐怖的沙尘风暴乃至凶残的爪牙兽类的斗争中忘却了祂的荣耀。直至帝国军入侵,冷酷而坚决地将这片埋藏着无数宝藏的土地纳入疆域,却又从未在乎过它原本的主人是否同意,又有何诉求。
雅赫的阴影笼罩在头顶如另一条魔龙,继承英雄遗志的年轻人一声高呼,从未熄灭的战火猛烈燃烧席卷了整个亚托利加大地,将枷锁与旗帜统统烧毁。今日,当你站在赤色的沙土与褐色的岩石上时,仿佛仍能听到那时的怒吼与悲鸣。
这是传说的归来吗?不,当时的圣战军的口号是“浴血重生”。
魔龙的血滋养了这片土地,才孕育出亚托利加地下世界中令人瞠目结舌的庞大财富,却只落入外来者之手,对本地人毫无裨益;那么,何不斩断第二条魔龙的头颅,让古老的亚托利加大地在龙血的滋养下重获新生呢?
年轻人对圣战军的印象只停留在书本上,但关于这个口号,至今印象深刻。
尤其是,由人之笔所写下的文字,不可能完全抛开立场、毫无偏见。无论是吟游诗人的诗句,还是历史书中的记载,都受到雅拉斯联合帝国的监管与控制,对圣战军的描述无不充满了污蔑与偏见。即便是其他的国家,对这件事的态度也公正不到哪里去,毕竟,他们是统治阶级,而圣战军是反抗者,彼此之间的矛盾是天然的,无法调解。
圣战军本身缺乏影响舆论的能力,所依靠的创世女神教与乐园乡亚述在这方面更完全无法提供帮助。因此,年轻人虽然看书,却从来不全信书中所言,唯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乃至亲身经历,才能得出最公正的结论。
以他对费瑟大矿井的第一印象而言,无疑是震撼。
站在云鲸空岛的边缘俯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地面上一个个巨大无比的、深不见底的矿坑入口,如同巨神以长枪在地面上硬生生凿开了一条通往地心深处的隧道,再用数不尽的脚手架、平台与矿车轨道将其包围起来,无论是平台上还是矿车中,都堆积着如同山峦般的矸石和废料。这宏大而壮阔般的工事并非朝夕可就,而是一代代人接力才铸造出来的奇迹,其中既能看出属于圣战军的部分,简陋、粗糙、充满了拼接感,却胜在廉价与结实;还有原本属于帝国的、由钢铁和混凝土构筑的宏大井架、升降平台和输送管道巍然矗立,但其上帝国的鹰徽已被铲除,刻上了圣剑刺穿龙翼的标志,那是圣战军的象征。
据说费瑟大矿井的深度达到了惊人的八千四百一十二米,共划分为三个断层区,按深度分别为平层区、浅层区与深井区,每个断层区又细分为二十四个采掘区域,每个采掘区域之间通过至少一百二十八条隧道、轨道和管道进行连通,其中又穿插着矿工们的休息层区、储存原矿的仓库层区、驻扎军队的兵营层区等,光是挖掘、加固和修建工事的耗费,便足以将亚托利加行省的首府城市推倒后重建三次以上。
曾经有人夸张地将其称之为“九百九十九层通往冥狱之路”,当你亲眼所见后会发现夸大的并不是想象力,而是难以置信的现实;还有一些史学家曾将圣战军起义形容为一场自下而上的反抗运动,或许并不单纯是指社会阶层上的意义,同样带有耐人寻味的现实意义。当你俯瞰着这个如同地心空洞般的巨大矿坑以及附着其上的密密麻麻的建造工事,再想象当初深井区的工人、矿奴乃至罪犯是如何在英雄的带领下,从最深不见底的层区一路向上,战斗、厮杀、争夺、驱逐,一点一点地蚕食并占据了这“通往冥狱的九百九十九层阶梯”时,便似乎可以理解为何圣战军起义的星火能以燎原之势迅速席卷整个帝国、而失败之后又为何有那么多人对它念念不忘、誓死追随了。
追逐黑暗一路向上,直至站在地面,看见光明,那一刻他们的心情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林格无从揣测,却不免有些感慨。
但其实,圣战军并不是亚托利加行省最早出现的帝国抵抗组织。
作为整个行省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以及集采掘、冶炼和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独立行政区域,费瑟大矿井在其最鼎盛时期,光是矿工数量便超过了两万,更别说还有负责监督工程的监工队伍、负责预备意外情况的驻扎军团、为以上人群提供服务的商贩和手工业者、他们的家人乃至通常意义上并不被视为居民而是被视为奴隶看待的矿奴与罪犯,那极度扭曲的繁荣在阴影之下则是行省本地人最黑暗的一段时期,面对帝国残暴的压迫、掠夺、杀戮以及漠视,他们唯有以肉体和鲜血进行反抗,甚至根本不足以称之为反抗,仅仅是前仆后继地奔赴死亡罢了。
大大小小的起义组织因此层出不穷,今日扑灭一个,明日又从灰烬中冒出十个,虽然从政治层面上无法对帝国的统治带来颠覆性的影响,但却不利于对外宣传,也对大矿井区域的生产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为了杜绝这种情况,时任行省总督,同时也受皇帝任命,全权负责亚托利加行省矿物采掘相关事宜的陆军大臣下令在大矿井区域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要塞以隔绝外部侵扰,它便是后来被人誉为“绝不可能从外攻破的不落之城”黑火要塞。
这座要塞并非建于地面,而是依附着矿坑边缘最陡峭、最难以逾越的岩壁而建,宛如从山体本身生长出来的黑色獠牙。从林格所在的高空俯瞰,黑火要塞的整体轮廓呈现出一种极度冷酷、森严的几何美感,它的主体由帝国工程学偏好的、掺入了黑曜石粉的暗色混凝土与经过防锈处理的厚重钢板构筑而成,堡垒群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崖壁之上,整体色调是压抑的铁灰与哑黑,让人不禁联想到了一头从深不见底的矿坑之中攀爬出来的灾难般的野兽,譬如传说中为亚托利加行省洒下血液的那条魔龙。
更引人注目的是,在要塞的各处制高点和重要建筑上,部署着数量众多的、经过改装的大型防空弩炮和一些闪烁着幽蓝光芒的、似乎是魔导技术的防空塔。它们的炮口警惕地指向天空,但并未对云鲸空岛表现出敌意。一些穿着混杂装备——部分帝国制式,部分像是民兵或矿工的风格,但都系着圣战军领巾——的士兵正在要塞工事间来回巡逻。
“绝不可能从外攻破”的堡垒,最终却被它所要镇压的对象从内部攻占,并且成为了圣战军对抗帝国军的重要据点,这样的对比,未免让人有种世事难料的慨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