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同心(2/2)
里面虽然要求宗室经商需缴纳高额特许税,但地方官畏惧皇族身份,往往不敢催征,最终税收流失,国库未得实惠。
最根本的就是未解决宗室人口膨胀根源,仅通过“五世而斩”减缓人口增速,随着时间推移,财政压力终将反弹。
效仿唐宋宗室制度?
时机还不成熟.........
朱厚照将《宗藩条例》轻轻合上,指尖摩挲着封面上斑驳的字迹,仿佛能触碰到这些日子以来与文官、宗室周旋的艰辛。烛火在风中摇曳,将他的影子投在窗纸上,忽大忽小,如同他此刻起伏不定的心绪。
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朦胧的月色,思绪不禁回到了以前读书时讨论到明朝分封诸王的时候,那时的自己是如何指点江山的,如今正儿八经的操作起来,却觉着那么难。容易?一点都不容易。
“主子爷,夜深了,您多少歇会儿吧。”崔文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几分担忧。
朱厚照叹了口气,应道:“知道了。”说着,他转身走到案前,提起笔,在纸上写下“宗室”“财政”“边疆”等字眼,又逐一划去,眉头越皱越紧。
第二日清晨,朱厚照坐在文华殿内,看着下方依次站定的内阁大臣:毛纪、王琼、夏言等人。他们的脸上,或带着疲惫,或带着忧虑,与他昨夜的辗转难眠想必并无二致。
“朕昨日辗转反侧,想了很多,都说生财无非开源节流,但是正儿八经做起来,还是比较难。”朱厚照端起一碗茶,大口的喝了起来,“但是这条例,有许多不合适的地方,朕想想,暂缓执行。”
屋内几人一听,除王琼外,皆是松了口气。
朱厚照扫视着他们,笑道:“不是朕反复,而是精力有限。”
毛纪欠身道:“启奏陛下,臣知圣意宏远广大,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凡事总要一步一步去做,先清丈田亩,待国家有了钱财,再去做一些事,反而更容易些。”
朱厚照点点头笑道:“是这个理儿,可是毕竟朕御极已二十载,难免心急。”
众人闻言心中皆是一叹,特别是毛纪,心中一酸,这天子总是口无遮拦,在大臣面前说些不吉利的话。
夏言上前半步道:“陛下春秋鼎盛,如今皇后殿下有娠,可见大明后继有人,乞陛下保养圣体,千秋万载,圣道之治,指日可待。”
众人闻言皆颂圣明。
朱厚照笑道:“愿我们君臣同心为国,家国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