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落水鬼》(2/2)
阿明的呼吸几乎停滞。他瞪大眼睛,听着她的叙述。
“那年我十七岁,是村里的绣娘。家里穷,父母把我许配给一个富户做妾。我不愿,可无力反抗。成亲前夜,我逃了出来,想搭船去城里投靠亲戚。可那天夜里起了大雾,船夫看不清路,船撞上了暗礁……我掉进河里,没人救我。我的尸体沉在水底,没人打捞,魂魄也走不了。”
她的声音低沉而平静,却透着深深的哀怨。
“我们这些落水鬼,不能投胎,只能留在水中,等一个替身。可我不想害人。我试过很多次,想托梦告诉别人我的事,可没人信。直到你爷爷那晚经过这里……他不是第一个看见我的人,却是第一个愿意听我说话的人。”
阿明终于明白,为何爷爷会如此执着。原来,那个夜晚,爷爷不仅看见了她,还听见了她的声音。她没有试图拉他下水,而是向他诉说自己的冤屈,恳求他帮忙查明真相,让她的名字不再被遗忘。
“你爷爷答应了我。”阿莲的声音微微颤抖,“他说,他会告诉世人我的故事,让我的魂魄得以安息。可他也知道,若他做不到,我便只能继续等下去,直到找到替身……所以,他选择回来,代替我沉在水底,让我有机会离开。”
阿明浑身一震,泪水夺眶而出。他终于明白,爷爷不是被拖入水中,而是自愿走进去的。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阿莲的解脱。
就在这一刻,水面缓缓恢复平静,阿莲的身影开始变得透明。月光洒在河面,仿佛有一道微弱的光从水中升起,渐渐消散在夜空之中。
阿明跪在岸边,泪水滑落,滴入河中,激起微小的涟漪。他终于明白,爷爷为何会变得沉默,为何每晚望着河水发呆,为何最终选择走进那片幽深的水域。爷爷不是被恐惧吞噬,而是在承担一份无法推卸的责任。
他回到家中,翻找爷爷留下的旧物,在一只陈旧的木箱底层,发现了一本泛黄的笔记。翻开第一页,爷爷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若你看到这些字,说明我已经做出了选择。我不是疯了,也不是被鬼魅迷惑,而是终于明白了她的痛苦。”
笔记中,爷爷详细记录了他与阿莲的每一次“相遇”。起初,他只是在梦中看见她,她站在河中央,嘴唇微动,却发不出声音。后来,他开始听见她的低语,断断续续,像是从极远的地方传来。她诉说着自己的名字、她的遭遇、她被困在水中的孤寂。爷爷起初不信,可随着梦境愈发清晰,他不得不承认,那不是幻觉,而是某种真实存在的呼唤。
“她说她不想害人。”爷爷写道,“她说她只希望有人记得她,记得她曾经活过,而不是被世人遗忘,沦为‘落水鬼’的代名词。”
爷爷开始查阅村志,走访年迈的老人,终于拼凑出阿莲的生平。她确有其人,六十年前因逃婚落水,尸体未被寻获,家人以为她已远走,渐渐将她淡忘。她的名字,连同她的故事,被岁月掩埋,只剩下“河里有个女鬼”的传言在村中流传。
“我答应她,我会让世人知道她的名字。”爷爷在最后一页写道,“可我也知道,仅凭言语,未必能让她真正解脱。所以,我决定替她留在这里,让她有机会离开。这不是牺牲,而是偿还——偿还这个世间对她的冷漠。”
阿明合上笔记,泪水模糊了视线。他终于明白,爷爷从未真正逃离恐惧,而是选择了直面它,用自己的方式,终结一段被遗忘的悲剧。
多年后,阿明已成为村中的一名教师。他不再畏惧夜晚的河岸,反而常常在晚饭后散步至河边,望着那片曾吞噬夜夜的水域。河水依旧平静,雾气在黄昏时分缓缓升起,却不再令人感到阴森。
他在学校里开设了一门地方文化课,讲述江南水乡的传说与民俗。其中,他总会提到一个故事——关于一个名叫阿莲的姑娘,她因不愿做妾而逃婚,却在途中落水身亡。她的名字曾被遗忘,直到一位老人用生命让她重见天日。
学生们听得入神,有人问:“老师,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阿明望着窗外的河面,轻轻点头:“有些人,注定不会被真正埋葬。只要还有人记得,他们就从未真正离去。”
夜深人静时,他偶尔仍会梦见爷爷。梦中,爷爷站在河对岸,朝他微笑,身旁站着一位身穿旗袍的女子。他们没有说话,只是缓缓转身,身影渐渐消散在晨雾之中。
阿明知道,他们终于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