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 第1186章 伟正点拨林雪,晓阳直言稳了

第1186章 伟正点拨林雪,晓阳直言稳了(2/2)

目录

李学武离开后,林雪听到关门声,便走了进来,准备收拾清洗。这是她的日常工作。

于伟正却叫住了她:“小林,等一下。”

林雪停下脚步,转过身:“书记,您有什么吩咐?”

“晚上我有个宴请,安排在市委招待所小餐厅。你通知一下招待所那边,让他们准备一桌,菜式要精致些,体现我们东原的地方特色,但注意不要铺张浪费。具体的接待标准和要求,你和郭志远秘书长再对接一下。”于伟正吩咐道。

能被于伟正称为“私人宴请”并亲自过问的,来宾身份定然不一般。林雪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于伟正宴请某些重要人物。她马上应道:“好的,书记。我马上联系招待所,让他们先拟个菜单送过来,请您最终审定。”

好吧。

于伟正本来不必事无巨细到审菜单,但因为林雪刚来,多多少少于伟正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安排完工作,于伟正脸色缓和了些,目光落在林雪身上,带着点长者考察晚辈的意味:“小林啊,今天在电视台,我问你的那个问题,你现在有没有更深入一点的思考?”

林雪一时没反应过来:“书记,您指的是……是哪个事啊?”

于伟正听到林雪的反问,抬头看了看眼前这个比自己女儿大不了多少的工作人员,倒是有些呆萌可爱,就说道。“啊,是我没把问题说清楚,就是白鸽部长为什么提前那么久就去电视台做准备?”

林雪回想了一下自己之前的回答,谨慎地补充道:“书记,我当时想,白部长可能是觉得电视台是业务单位,情况比较特殊,担心准备有不周到的地方,所以亲自去把关,确保调研活动万无一失。”

于伟正微微笑了笑,那笑容里包含的东西让林雪觉得自己的答案似乎还是停留在表面。

“你啊,看问题还是习惯直线思维。”于伟正语气平和,像老师点评学生作业,“白鸽同志一个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对我的一次常规工作调研,需要提前一两个小时亲自跑去‘打前站’、‘盯现场’吗?她完全可以让副部长、让办公室的同志去落实。她这么做,至少说明两点。”

他顿了顿,伸出两根手指:“第一,说明她平日里对电视台这个直属单位的实际情况,掌握得可能不够深入、不够自信,心里没底,所以才需要临时抱佛脚,亲自去盯一盯。第二,也可能反映出她工作作风比较细致,或者……是对这次调研格外重视。但无论哪种原因,都值得她自身,也值得我们思考。作为一个系统的负责人,是靠平时扎实的工作掌握情况,还是靠关键时刻的临时突击来弥补?这反映的是工作深度和领导方法问题。”接着又补充道:“我这个啊不是否定林雪同志,而是谈看待任何问题,都要多问一个为什么会这样!”

林雪听着于伟正抽丝剥茧的分析,心里豁然开朗,又暗自佩服。原来领导随口一问,背后竟蕴含着如此深刻的观察和考量。她不禁有些惭愧:“书记,我……我确实没想到这一层。”

“没关系,慢慢来,多观察,多思考。”于伟正语气温和,“在机关工作,尤其是跟在领导身边,眼里要有活,心里更要有数。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背后的原因和逻辑。”

“是,书记,我一定努力学着这么去做。”林雪心悦诚服地点头。

“好了,去忙吧。”于伟正挥了挥手。

林雪这才端着茶杯,轻手轻脚地退出了办公室。

时间又过了两天。市委仍然没有发出人事解冻的正式通知。不仅是我,东原市下辖各区县的不少干部心里都开始犯嘀咕,私下里议论不少,自然也接到了不少打探消息的电话。

此前,于伟正书记在全市大会上曾明确表态,“三学”活动期间实行人事冻结,以确保集中精力抓学习、促整改。如今,“三学”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已开过,工作重心已明确转向“三化三基”建设,按常理,这人事冻结的口子也该松动了。可市委那边迟迟没有动静,这让许多关心自身去向、或期盼班子补充的干部们,心里都像揣了只兔子,七上八下。

人事没有解冻,自然前往市委书记于伟正办公室汇报工作、交流思想的各区县和部门负责同志,明显比平日多了不少。市委大楼那长长的走廊里,时常能看到熟悉的身影进出,大家碰面时笑容依旧,寒暄照旧,但眼神交汇间,总难免掠过一丝心照不宣的探寻。

我心里同样不踏实。组织部长焦杨的提拔任用,是东洪县下一步班子微调的关键一步棋。市委组织部门前期虽然已经找她谈过话,有了意向,但正式的考察程序迟迟没有启动。焦杨不动,县委组织部长的位置空不出来,宣传部长刘志坤接任组织部长的安排也就无从谈起。我的想法是,争取在可能的新任县委书记到任前,先把刘志坤推到组织部长这个关键位置上。这样,即使上面派来新的书记,短期内也不便轻易调整刚上任的组织部长,能为县里工作的连续性多一层保障。这算是我心里的一点未雨绸缪的小盘算。

晚上下班后,我乘车返回东原市区。晓阳提前打了招呼,说要请林雪和周卫华两口子吃饭。车子开到市委大院附近的一个拐角路口,晓阳已经等在路边了。她拉开车门坐进来,我动作利落地从后备箱掏出一双柔软的平底鞋,拿给了后排的晓阳,晓阳弯腰换上,又将小高跟的黑皮鞋递给我,放到了后备箱。

晓阳个头在女干部里不算高,平时上班总穿着带跟的鞋,鞋里头还得塞上两双厚鞋垫,才能撑起那份气场。一天下来,脚受累不说,心情也绷得紧。只有下班换上平底鞋这一刻,她才像是彻底放松下来,回归到生活里的状态。

晓阳对谢白山说:“白山,去老地方。”

我顺口问了句:“不等林雪了?”

晓阳说道:“林雪现在身份不一样了,在市委大院进出,人多眼杂。咱们的车停在这儿等她,让人看见了,传出去不好。让她自己过去。”

她说的“老地方”,是年前谢白山在市区开的一家名叫“白山羊肉馆”的饭馆。谢白山的姑父老葛家祖传做羊肉汤,在平安县有点小名气。谢白山脑子活络,看准了市区餐饮业渐渐红火,便说动了姑父,把家传的方子拿了出来,加以改良,开了这家店。除了主打羊肉汤,还添了几样地道的东北菜,像小鸡炖蘑菇、东北酱大骨、锅包肉,味道都挺正宗。店面不大,三间门面房带个小院,院里又有几间不大的包间,院子里也能摆桌,生意一直不错。谢白山靠着这个副业,手头也宽裕了不少。

车子在白山羊肉馆门口停下。红底招牌醒目,“白山羊肉汤”几个大字店里,周卫华已经到了,正坐在靠里的一张小桌旁喝茶。见我们进来,他连忙起身迎上来,脸上堆着热情的笑,那声“县长”、“秘书长”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换成了更私下的称呼:“哥,姐,你们来了!”

谢白山回到自己地盘,显得格外自在,嗓门也洪亮了些:“里面包间坐!今天想吃点啥?我亲自下厨露两手!”

我笑着对谢白山说:“白山啊,你们这的羊肉汤是浓白汤,天热了喝着燥。上次咱们在别处喝的清汤水盆羊肉,味道也不错,清爽不腻,你也可以研究研究,丰富一下品种。”

晓阳轻轻拍了下我的胳膊,笑道:“朝阳,你呀,就别给白山出难题了。先让他们把老葛家的这本经念好、念透。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那清汤水盆羊肉看着简单,没秘方和火候,还真做不出那个味儿。”

谢白山也挠头笑道:“姐夫啊,您说的那个我问过,人家那老板是在陕西当兵时,跟部队灶上的老师傅学的,那是人家压箱底的手艺,秘方可不外传。咱还是先把咱这白山汤做好吧!”

说笑着,我们一行三人进了里面预留的小包间。周卫华显然比上次吃饭时放松了许多,言语间对晓阳多了几分感激,话里话外都在感谢晓阳推荐林雪去了市委办那个关键岗位。

晓阳却很清醒,摆摆手说:“卫华,这话咱们之间说说就算了。林雪能入于书记的眼,是她自己素质好、肯用功。我至多算是递了个话,推了一把。真正决定用谁,那是于书记和市委办综合考虑的结果。我可没那么大能耐,能左右市委书记选秘书。”

周卫华点点头,又带点忧虑地说:“秘书长,不瞒您说,我和林雪这心里啊,还是悬着的。她过去快半个月了,说是跟班学习,这人事一直冻结着,万一……万一哪天又让她回原单位,这可咋办?”

我接过话头问道:“卫华,之前不是传闻‘三学’活动一结束,人事就解冻吗?这都过去几天了,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市委那边有没有什么说法?”

周卫华下意识地往窗外瞟了一眼,压低了些声音:“阳哥,姐,不瞒你们说,林雪现在嘴巴严得很,回家跟我约法三章,工作上的事,特别是领导的事,一概不许打听,也不许我瞎打听。我这心里好奇,可也不敢多问啊。”

晓阳听了,反而露出赞许的神色,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说:“卫华,林雪这么做就对了。在领导身边工作,首要的就是口风紧、有分寸。该知道的知道,不该知道的绝不多问一句。你们啊,包括朝阳,”她瞥了我一眼,“有时候就是太爱琢磨上头的事。有些事,知道了又能怎样?不知道,倒能落个心安。在这点上,林雪比你们沉得住气。”

从五点多聊到六点多,又从六点多聊到七点多,桌上的茶水添了好几回,林雪却迟迟未到。周卫华显得有些坐立不安,脸上挂不住,讪讪地说:“这……这林雪怎么回事,平时这个点早该下班了……”

晓阳倒是很沉得住气,安抚道:“卫华,别急。领导的时间没个准点,秘书就得跟着转。说不定临时有什么要紧事耽搁了。咱们安心等着就是。”

直到七点半过后,包间外才传来一阵急促又尽量放轻的脚步声。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林雪带着一阵微风气喘吁吁地进来,连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秘书长,县长,实在抱歉!本来都准备下班了,于书记和王市长那边谈工作,一直谈到很晚才结束,我这刚把书记送回去,就赶紧跑过来了。”

晓阳看着她,语气温和却带着点拨的意味:“林雪,咱们这是私人聚会,没那么多规矩。领导的事忙完了就好,不用跟我们解释那么细。”

林雪立刻会意,连忙点头:“是是是,秘书长说的是,私人聚会,不谈工作。”

见人齐了,谢白山立刻招呼伙计上来。天气渐热,没点招牌的羊肉汤,而是要了几个地道的东北菜:一份色泽红亮的锅包肉,一份汤汁浓郁的小鸡炖蘑菇,一份扎实的酱大骨,外加两个清爽的凉拌菜。虽然不算奢华,但透着股家常的亲切和实在。

晓阳心情不错,指着桌上谢白山拿上来的一瓶高粱红,说:“今天没外人,咱们四个,这瓶酒分了,能喝多少喝多少,不强求,尽兴就好。”

林雪看着那瓶酒,又看看周卫华,有些为难地说:“秘书长,我酒量真不行,卫华他知道,我最多也就三两的量……”

晓阳笑道:“能喝三两喝半斤,这样的干部能交心嘛,在机关工作,一点酒不沾也不现实。关键是把握好度。今天没事,你就放开试试,看看自己的量到底在哪。心里有数了,以后遇到场合才知道该怎么应对。”

林雪见晓阳这么说,也不再推辞,拿起那小酒盅,说:“那好,姐,县长,我今天就舍命陪君子,试试看。”

几杯酒下肚,气氛更加活络起来。话题不知不觉又绕回了市委大院里的那些事。林雪大约也是喝了点酒,加上在场都是她认为可信任的人,话比平时稍多了一些。也就提到了于伟正书记前几天考察电视台时,随口问她的那个问题,以及事后于书记对她那略显稚嫩回答的点评和引申。

“……于书记说,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得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往里看,看到根子上。他说白部长提前那么久去电视台,要么说明她平时对下属单位情况掌握不够扎实,心里没底;要么就是她工作风格极其细致,完全是没有必要。但无论哪种,都值得主官自身反思。”林雪复述着,眼神里透着对领导洞察力的钦佩。

晓阳认真听着,缓缓点头:“于书记看问题,确实是入木三分。这话是在点拨你。”

这顿饭吃到了晚上九点多钟。散席时,林雪的脸颊已染上红晕,但眼神还算清明。晓阳最后拉着她的手,语气肯定地说:“林雪,于书记肯这样点拨你,说明对你是在用心培养。你只管沉下心来,好好干。姐姐我敢说,你这市委书记秘书的位置,基本是稳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