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 第1175章 于伟正谈干部使用,周卫华又深夜拜访

第1175章 于伟正谈干部使用,周卫华又深夜拜访(1/2)

目录

在市委书记于伟正的办公室里,气氛安静而专注。天气转暖之后,于伟正穿着一件乳白色的夹克,看起来虽然不严肃,但多了几分活力,坐在办公桌后,目光沉稳地看着坐在对面的贾彬。南巡讲话的时候,老人就是穿着这么一件淡白色的夹克,从此之后,夹克在领导干部之间也逐渐流行起来。

贾彬,这位于伟正从东原市委组织部位置上就一手培养起来的干部,如今是平安县委副书记,更是市委派驻东投集团工作组的组长。在于伟正心里,贾彬不仅是得力干将,更是可以推心置腹的“自己人”。

“贾彬啊,”于伟正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深思熟虑后的沉稳,“王阳明先生讲知行合一,什么是知行合一?就是要尊重自己的本心。本心是什么?就是最朴实、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你说实话,在你心里,你觉得,周海英同志该怎么使用啊?”他抛出一个看似随意,实则分量极重的问题,目光平静地落在贾彬脸上。

贾彬心里微微一凛。这个问题太敏感了。周海英的身份特殊,是省委常委、秘书长周鸿基的儿子,他的使用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贾彬脸上露出谦逊的笑容,谨慎地回应:“书记,这个……我不敢妄言呀!干部使用是组织上的大事,我……”他话没说完,意思却很明白——这不是他该置喙的。

于伟正摆摆手,打断了他的推辞,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回避的意味:“哎,你在组织部工作过那么长时间,对党使用干部的原则是清楚的嘛。组织原则是死的,人是活的。谈谈你的看法,就当是咱们私下交流思想,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贾彬知道躲不过去了。他沉吟片刻,字斟句酌地说:“书记,那我就斗胆说说我的粗浅看法。周海英同志的工作资历还是有的,能力也还是有的。在市委、市政府一般的、常规的工作岗位上,我相信他能够胜任。”他特意强调了“一般”和“常规”,内心里也是暗示周海英不适合关键岗位。

于伟正微微颔首,似乎对贾彬的回答并不意外。他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面上,声音带着一种近乎讲课般的清晰和理论高度:“能不能胜任工作,这个判断并不复杂。我在组织系统干了那么长时间,有一个词,我记得很清楚,叫做‘德不配位’。没有说‘才不配位’,也没有说‘能不配位’,唯有‘德不配位’。什么意思啊?就是一个人的素质、道德品性,配不上他所处的位置。你把他放在那个位置上,到最后,反倒可能是害了他。”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深邃起来:“周海英同志,是由丰富社会阅历和人脉的同志。但是呢,他确确实实是不适合担任重要实权岗位的。究其原因,也不复杂。”于伟正的语气带着一种剖析问题的冷静,“我不是说他的品行坏,只是说他的品行特质,还不适合担任一个地方或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你想想,他之前在建委系统的老同志,论资历、论年龄,都是他的长辈。先不说他认不认这个领导身份,就说对长辈应有的尊重,他也不能动手打人!这样的干部,你把他放到关键岗位上,他会把持不住自己。‘德不配位,反受其害’。这一点,我们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清醒而准确的认识啊。”

贾彬听得心头一震。他没想到于伟正会如此坦诚、如此深入地剖析周海英的问题,而且直指核心——“德”的问题。夏南平那件事,贾彬也有所耳闻,确实是周海英一个抹不掉的污点,若不是周鸿基亲自出面,夏家的人不会善罢甘休。

于伟正这番话,不仅是在解释不用周海英的原因,更是在向他传递一种用人理念和政治原则。

于伟正继续说道,语气带着一种沉重的责任感:“我在组织部这么多年,看到了不少干部子弟走上领导岗位之后,因为自身修养不够,约束不住自己,最后犯了错误,身陷囹圄的。现在,我如果把周海英放到关键岗位上,万一他出了问题,犯了错误,到时候周秘书长退了下来,谁还能保得住他?老爷子到时候到处求人,谁还听他说话?那不是更让老领导难堪吗?所以啊,在我这一关,就要压住他,这是对组织负责,也是对海英同志本人负责,更是对周秘书长负责!”

他目光炯炯地看着贾彬:“当然,这个‘压住’,也不是说永远没有机会。周海英同志必须放到合适的岗位上,观察个三五年。改造好了,思想真正转变了,再说提拔重用的事。这对他个人成长有好处。”他语重心长地补充道,“关于周海英同志的使用,我从来没有给任何同志交过底。贾彬同志,你是第一个啊!”

贾彬感受到于伟正话语中的分量和信任,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同时也感到压力巨大。他连忙表态:“书记,感谢您的信任!我明白您的良苦用心了。您这是对海英同志真正的爱护和长远考虑。”他犹豫了一下,还是问出了心中的顾虑:“只是……书记,周老爷子那边,会不会有误会?毕竟……”

于伟正神色坦然:“我们要相信秘书长的觉悟啊!要相信秘书长看待问题,比我们看得更加深刻、更加长远。当然,有机会我也会亲自给秘书长通个气,说明情况,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不然的话,”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一丝冷意,“又有同志在中间作祟,搬弄是非,反倒不好。”

他轻轻敲了敲桌面:“今天这些事儿之所以传到周海英的耳朵里,不是别人,就是我们班子里的某些主要领导,从中生事!哎,树欲静而风不止。东原的事业,坏也就坏在这些干部身上!心思不用在工作上,整天琢磨着搞小动作,拉帮结派!”

贾彬深有同感地点点头:“是啊,书记,自古就有好事之人。他们唯恐天下不乱。”

于伟正继续说道,声音带着一种洞悉全局的清醒和坚定:“贾彬啊,你知道我为什么对某些干部进行限制和调整吗?确确实实,我是在限制某些干部的发展空间。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某些干部不服从市委领导,阳奉阴违,甚至公然对抗组织决定。这种情况,换做任何一位领导,都是要坚决调整的!这是原则问题!第二,是为了打破东原过去的乱象,避免山头过于集中,实现更均衡、更健康的发展格局。”

他站起身,走到墙上的东原市行政区划图前,手指点着地图:“你比如说平安县的干部,在全市干部队伍中的占比比例过高。我不否认平安县的干部能干活,有闯劲,但是其他县的干部就不能干活吗?我一直在强调这个观点:要力求全市各县区的干部,都有人才、都有机会参与到东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某一个地方、某一个区域的干部比例过高,这就是山头主义嘛!不利于团结,更不利于发展!”

他的手指又移到代表东投集团的位置:“再说东投集团。我知道齐永林同志是个有真本事、能干事的同志,东投集团能有今天,他功不可没。但是我为什么顶着巨大压力要调整东投集团的管理架构?那是因为东投集团已经快要成为齐永林同志的‘私人王国’了!权力高度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这个时候,如果再不介入,齐永林同志最后一家独大,唯我独尊,必然形成独断专行,到最后整个集团必然变成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而齐永林同志本人,也必定声名扫地!权力缺少监督和制约,不可避免的都要产生腐败!咱们搞组工的都能认识到这个问题,这是人性,这是规律!拿魏昌全来说吧,才去农业系统多长时间?直接造成的损失就是四百多万!在群众中给东原干部队伍造成的恶劣影响,无法估算!”

贾彬静静地听着,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听到于伟正阐述其施政方略背后的深层思考和全局考量。这不仅仅是对具体人和事的处理,更是一种打破旧有格局、建立新秩序的宏大构想。他对于伟正的认知,更深了一层。是啊,哪里没有能干活的干部?前任钟毅书记在主持东原工作期间,殚精竭虑,一心为民,但在干部使用上,确实存在“近亲繁殖”的明显倾向。

于伟正走回座位,语气坚定:“我为什么要狠抓‘三学’活动?总要有抓手啊!总要选拔一批愿意主动向市委看齐、愿意支持市委工作、政治可靠、能力过硬的同志。我当过组织部长,对组工系统的干部更了解一些。虽然我们组工系统的干部普遍比较谨慎,甚至有时显得保守,但他们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优势,那就是政治觉悟普遍比较高,原则性强,执行力强!现在东原的首要任务是在稳定的基础上求发展。没有一批政治素养坚定、能够发挥关键作用的干部充实到基层班子和重要岗位,那是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

他目光如炬,看向贾彬:“我当这个一把手,如果没有杀伐果断的魄力,如果也是柔柔弱弱、犹犹豫豫、遮遮掩掩,那我就是东原的罪人!从平安县干部、经贸系统某些干部的角度看过来,觉得我于伟正可能是个‘恶人’,是在打压他们。但是,你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站在东原全局干部的角度,站在定丰县、滨城县、曹河县、东洪县那些长期被忽视、被边缘化的干部角度来看我,我可能又是一个为他们出头、打破垄断、争取机会的干部!我们不可能成为所有人眼中的好人,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知行合一!我们是按照党的原则、方针、政策在工作!这个市委书记,难道会因为周海英抱怨了几句,会因为某些同志制造是非,就不工作了吗?显然不是!领导,必须有强大的内心!”

他抬手指了指身后墙上挂着的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实事求是。“这四个字,就是我的座右铭,也是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贾彬听完这番话,只觉得一股热血涌上心头,之前的种种疑虑和困惑豁然开朗。他站起身,语气带着由衷的敬佩和一丝惭愧:“书记,我知道了!确实是我的认识比较狭隘,我的格局啊,也没有完全打开!您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我……我受教了!”

于伟正摆摆手,示意他坐下,语气缓和了些:“贾彬同志,现在安排你去东投集团,目的也是这个。我们这么大一个市,就是要做到令行禁止,纪律严明!如果自由主义盛行,干部个个散漫,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连个统一的学习活动都抓不起来,那以后中央的大政方针、重大决策还怎么落实?还怎么带领全市人民奔小康?”改革就是打仗,打硬仗!他目光殷切地看着贾彬,“所以你以后无论在那个岗位,既要有驾驭全局的‘霸气’,更要有直面问题、攻坚克难的‘勇气’!只要我们一心为了东原的发展,为了东原的群众,就算斗争失败,也无愧于心嘛!”

这是贾彬又一次与市委书记于伟正进行如此深入的交流,也是于伟正第一次在下属面前如此掏心掏肺地袒露心迹和施政理念。这对一个领导干部来讲,实为大忌,但也充分说明了于伟正对贾彬的绝对信任。贾彬心中充满感动,也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于伟正接着又问道:“对了,让你帮我物色秘书的事儿,落实得怎么样了?现在看看呀,没有一个专职秘书,工作上确实很不方便。”

贾彬想了想,回答道:“书记,确实也在留意几个好苗子,不过呀,都还在观察和考察阶段。想找个政治上绝对可靠、业务上拿得出手、为人稳重踏实的。”

于伟正点点头:“嗯,好吧,这些事也急不得。你考察认可的干部,我都认可。也不着急,合适了之后就到市委办先锻炼一下,熟悉熟悉环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