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9章 于伟正主动示弱,黄修国主持工作(1/2)
齐永林在东原担任行署专员的时候,于伟正还只是东原地委组织部长。如今时过境迁,于伟正成了东原市委书记,而齐永林因故降级,成了市政府特别顾问兼东投集团董事长。这份身份的落差,让齐永林心里始终憋着一股气。此刻,他坐在会议桌前听着于伟正长篇大论,看着对面这位曾经的下属,如今的一把手,那股郁结之气便不由自主地往上涌。自己在担任市长的时候,这于伟正对自己就是毕恭毕敬的,如今倒好,发号施令起来你,再教自己做事了。
齐永林习惯性地从烟盒里抽出一支烟点上,深吸一口,缓缓吐出烟圈,目光扫过于伟正,语气带着一种过来人的直率,甚至有些倚老卖老的味道:“伟正啊!”,“政府嘛,我的意思是,企业的事那就是市场的事,政府该放手就得果断放手。东投集团现在摊子铺得大,方方面面都要协调,我看咱们政府的手伸得太长,反而束缚了企业的手脚,不利于发展啊。”说完又补充道:“建议,确实只是建议。你也别往心里去!”
这话听着是建议,实则是指责。于伟正心里明镜似的,齐永林这是在借题发挥,嫌市委市政府对东投集团“管得太多”,干涉了齐永林这位董事长的“权威”。他是在摆老资格,发泄心中的不满。
于伟正端起桌上的搪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茶水有些烫,也让他心头那股被冒犯的火气稍微压了压。他知道齐永林的脾气,更清楚东投集团在齐永林手上确实发展迅猛,为东原经济做出了不小贡献。这位老领导,能力是有的,就是这心态……到现在还转不过弯来。
他放下茶杯,脸上露出一丝温和但带着距离感的笑容,说道:“永林同志说得对,政府要管好该管的。但党委是抓全面的,经济建设是中心工作,党委不抓,谁来抓?党委不管,谁来管?这是原则问题啊。”
他目光平静地迎向齐永林,知道在下属面前,不能和齐永林说话语气太盛,能够被自己称为老领导的,东原也就这么几个人,该给的面子肯定是要给的。
于伟正继续道:“东投集团是市里的龙头企业,对东原发展举足轻重。党委关心东投的发展,支持东投做大做强,这本身就是管好该管的事。党委的关心和支持,不是束缚,而是保驾护航,是为了让企业走得更稳、更远。永林同志是老领导了,这个道理,应该比我更明白吧?”
这番话,既肯定了齐永林的部分观点,又明确重申了党委的领导地位,柔中带刚,滴水不漏。齐永林夹着烟的手指微微一顿,鼻腔里“嗯”了一声,没再说话,只是又深深吸了一口烟。他听懂了于伟正话里的意思——党委的领导,不容置疑。
气氛一时有些凝滞。市委秘书长郭志远一直陪坐在侧,见状连忙笑着打圆场,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热络:“永林书记啊,您看,于书记今天可是专门推掉了几个重要的会议,就为了和您好好聊聊东投集团的发展。这份重视,咱们东原可没几家企业能比得上啊!这说明市委市政府,特别是于书记,对东投集团、对您齐董事长,那是寄予厚望的!”
于伟正摆摆手,示意郭志远不必刻意强调,目光温和重新落在齐永林身上,说的十分朴实:“志远同志啊说得对,但也不全对。重视东投集团是应该的,但今天到东投来啊,我是发自内心的啊,想听听老领导的高见。永林同志在政府和企业都担任过主要领导,经验丰富,思想境界、工作认识都比我们这些后来者要高出一筹。我们这些在位的同志,需要向您这样的老领导多学习,多请教啊。”
这番话,表面上是给齐永林戴高帽,实则绵里藏针。一句“思想境界、工作认识比我们高”,既捧了齐永林,又暗指他刚才的言论有些“超然物外”,脱离了当前党委领导的实际。一句“需要多学习、多请教”,更是把齐永林架到了一个“只能指点江山、不宜插手具体”的位置上。
齐永林何等精明,岂能听不出这弦外之音?他脸上肌肉微微抽动了一下,将烟头用力摁灭在烟灰缸里,发出“嗤”的一声轻响。他明白,今天这场谈话,自己占不到什么便宜了。于伟正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需要看他脸色的组织部长了,这位新书记,在东洪处理干部直接明确表态要枪毙,年后就冻结了人事,手腕硬得很。
“学习谈不上,互相交流吧。”齐永林最终闷声说道,语气缓和了些,但那股倨傲劲儿并未完全散去,“东投集团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依法依规经营,为东原发展贡献力量。这点,请于书记和各位领导务必放心。”
“好!有永林同志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于伟正脸上笑容加深,仿佛刚才的机锋从未存在,“东投集团是东原的一面旗帜啊,旗不能倒,更不能歪。农业开发总公司的事情教训啊太深了,我切实希望永林同志继续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带领东投再创佳绩啊!”
到了于伟正这个层级,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表情已经炉火纯青了,下楼的时候,始终面带微笑,与齐永林谈笑风生。
可以说到了东投集团,于伟正没摆一把手的架子,反而在齐永林咄咄逼人的时候而主动示弱。反倒是让在场的众人觉得齐永林有些拎不清了。毕竟于伟正找了一个放在那里说都不为过的点,那就是抓学习。而且学的是上级的政策、先进的典型和经验。
回到了市委大院办公室之后,郭志远看着于伟正略显疲惫地揉了揉眉心,抱着打抱不平的心态说道:“书记,齐董事长他实在是有些做的过头了,老齐啊总还觉得自己是市长,登峰同志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下属,我都听说登峰去东投检查工作,感觉像是去东投啊汇报工作一样……”
于伟正摆摆手,打断了他:“老同志有情绪,可以理解嘛。关键是把工作做好,啊。”他话锋一转,说道,“志远啊,你马上通知学武部长,请他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郭志远总之是把该表达的表达到了,就已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到了于伟正这个位置,语气到了,他就明白自己是什么意思,有的时候把话题点透了,含蓄和内敛才是谈话之道。
不多时,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学武快步走了进来:“书记,您找我啊?”
“学武同志,坐下说吧。”于伟正指了指沙发,自己也走了过来“被魏昌全搞得,心神不宁,这小子,抓到之后老子非得扇他一顿。”
“是啊,关键不知道,整个损失有多大啊,心啊,没有底。”
“老李啊,农业局那边啊,局里不能没有牵头的人。我考虑了一下,让黄修国同志过去,临时主持农业局的工作,你看怎么样?”
“黄修国?”李学武在脑海中快速搜索着这个名字。想了许久才有了些模糊印象,依稀是能对上了号。
“怎么,对这个同志没印象啊!”
全市处级干部有近千号人,部、局、委、办再加上市属高校、国有企业,一个刚提拔不久的副县长,名字确实不太响亮。
李学武是组织部长,老父亲李老革命的秘书岳峰又是如今的副省长,李学武自然是于伟正争取和尊重的对象。
于伟正发了支烟,提醒说道:“东洪县副县长!”
李学武马上想起来了,自己去东洪的时候,是从乡镇提拔起来一位副县长,穿衣打扮十分朴素,皮肤晒的黝黑,倒也是和群众差不多了多少。
“书记,黄修国同志……东洪县的副县长?他……刚提副处不久吧?而且年龄……也不小了?”
于伟正点点头:“没错。他是从东洪县马关乡党委书记的位置上提上来的,对农业、农村工作非常熟悉,基层经验丰富。岳峰省长来调研粮食问题,他在座谈会上敢于直言,反映的农资价格和指标问题,切中要害,很有见地。朝阳同志也很认可他,你们啊选的这个副县长不错。”
李学武明白了,这是书记看中的人选。他沉吟道:“书记,黄修国同志的能力和责任心应该没问题。只是……按照惯例,主持市局全面工作,通常需要正处级干部,或者资历较深的副处。黄修国同志刚提副处,资历上……可能有些同志会有看法。另外,他年龄偏大,下一步发展空间……”
“资历?”于伟正微微蹙眉,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嘛。资历够了,年龄也到站了,还能干什么?农业局现在这个局面,需要一个敢说话、能干事、熟悉基层、了解农民疾苦的人去稳住阵脚!魏昌全的问题就出在干部,还能信任吗?我看黄修国同志正合适!”
他语气坚决:“资历不够,能力补!年龄大点,经验足!现在不是论资排辈的时候,是要解决问题的时候!你立刻安排,咱们班子碰个头,让黄修国同志明天上午十点前到市委组织部报到,十点半,瑞风同志亲自送他去农业局,召开干部大会,宣布市委决定:由黄修国同志任市农业局党组副书记,主持全面工作!市政府那边,我会让瑞凤市长安排工作组进驻,协助他稳定局面,查找问题。”
李学武见书记决心已定,不再多言,立刻应道:“是,书记!我马上去办!”
当晚,东洪县的招待所内,我和晓阳刚散步回来,桌上的电话机就响了起来。是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姜艳红。
“朝阳啊!我是艳红。这么晚没打扰你吧。”姜艳红的声音清晰干练。
“艳红部长啊,我的电话啊随时向您敞开啊,您请吩咐。”
“吩咐不敢当啊,朝阳啊,是这样,根据市委决定,明天上午十点,请黄修国同志到市委组织部干部一处报到。十点半,我送黄修国同志到市农业局,宣布市委关于由黄修国同志临时主持市农业局工作的通知。请您务必通知到黄修国同志本人,确保准时参加。”
我心头一动,黄修国?我心里万般疑惑,确确实实没想到,于伟正书记用人确实大胆,看来于书记是动了真格要整顿农业局。“好啊,艳红处长,请放心,我立刻通知黄修国同志。”
放下电话,我对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晓阳说:“晓阳,黄修国去农业局。明天去市农业局主持工作!”
晓阳放下文件,有些惊讶:“真的?这么快?直接主持工作?”
“嗯,党组副书记,主持全面工作。”我点点头,“看来于书记对农业局的问题很重视,也急需一个能打开局面的人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