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5章 于伟正批周海英,岳省长到东洪县(1/2)
市委书记于伟正气质儒雅,深色西装搭配笔挺的领带,外面罩着一件合体的灰色风衣,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平和,但文化人当了一把手,也会骂人。他当街训斥几位处级干部,言辞犀利,不留情面。马清文挨了骂,心里倒也没觉得特别委屈。他在定丰县当县委书记时,也是经常拍桌子骂人的主儿,深知一把手肩上的担子和随之而来的脾气。他整理了一下思绪,上前一步,语气恭敬:“于书记,外面风大,建委离这儿就几步路,您看……是不是请各位领导移步建委,也给我们一个当面汇报、聆听指示的机会?”
于伟正环顾了一下四周,在大街上批评干部确实影响不好,也点了点头:“好,那就去建委。”
一行人步行几分钟,便到了市建委大院。与刚才那条脏乱差的街道相比,建委的三层办公楼显得格外气派,外墙贴着白色方块小瓷砖,窗户明亮,门口的花坛虽然花草凋零,但看得出日常维护。这气派劲儿,跟市财政局大楼有得一拼。山墙上用水泥做了黑板,上面用彩色粉笔工整地写着“三学”活动的核心内容、心得体会摘录和学习计划。报栏里,最新的报纸也更新及时。
于伟正边走边看,对马清文说:“清文同志,学习不是形式,但也离不开一定的形式。关键是要分清形式和形式主义。形式是载体,是必要的宣传和组织手段;形式主义则是空对空,只做表面文章。你们这黑板报和报栏,做得不错,内容实在,更新及时,这就是好的形式。”
走进建委会议室,马清文赶紧安排人倒上热茶。他定了定神,开始汇报建委系统“三学”活动的开展情况。他着重讲了如何结合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职能,深入学习南巡讲话精神,查找在服务经济发展、对标大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具体思路。汇报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看得出当过县委书记的干部,不需要太多的准备就能够出口成章的。
于伟正听着,脸上的愠色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专注和思考的神情。他偶尔插话询问几个细节,马清文都一一作答。汇报结束,于伟正微微颔首:“嗯,建委的‘三学’活动,抓得比较实,能结合自身职能,有思考,有行动。清文同志,要继续保持这个势头。”
这时,分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臧登峰来到了会议室门口。看到建委的两个干部,臧登峰笑了笑喘了两口粗气。
臧登峰是从曹河县半路上被郭志远临时通知到建委来开会的,知道于伟正的脾气,有时候遇到问题不讲情面,就一边给郑红旗打电话不去曹河调整形成一边就催促司机开快一些,到了光明区,离建委还有七八百米的时候,地上打滑,司机刹车不及与一辆公共汽车相撞。臧登峰无奈只有留下司机处理,自己和秘书两个人一路快走到了市建委。
臧登峰身体有些发福,一路快走又从一楼爬上三楼,初春时节脊背上已经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也是想着把气喘允了再进来。
休息片刻后,于伟正推门进去,郭志远招呼臧登峰落座。臧登峰“于书记,不好意思,来晚了。”臧登峰一边擦额头一边道歉。
“登峰同志来了,坐吧。”于伟正示意他坐下,“正好,我们接着研究一下刚才马路上看到的问题,以及清文同志提到的成立城市管理局的建议。”
会议进入正题。马清文再次阐述了当前城市管理体制的弊端:城管处级别低、编制少、人员不足、执法权限分散、协调能力弱,面对日益复杂的城市管理问题,特别是占道经营、乱倒垃圾、违章建筑等顽疾,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详细介绍了外地成立城管局、整合执法力量、提升管理效能的成功经验。
臧登峰喘匀了气,接过话头:“马书记说的情况,确实是现实问题。城市在发展,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难度也越来越大。城管处那点人手和权限,确实捉襟见肘。成立城管局,整合资源,明确职责,也是学习先进经验,提升执法权威和效率,我认为很有必要,意义重大。我支持这个方向。”
于伟正看向臧登峰,问道:“登峰同志,刚才在街上,垃圾遍地啊,污水结冰,这卫生问题,到底该谁负责?建委说归区里,区里说需要市里支持。按属地原则,光明区责无旁贷。但市委市政府也在光明区,光明区同样是市委市政府的属地,从更高层面讲,我们都有责任啊。”
臧登峰听出于伟正话里的意思,知道不能再和稀泥,必须明确表态:“书记说得对。属地管理是基本原则,光明区是直接责任主体,必须负起主责。但市里,特别是我们建委系统,在业务指导、资源协调、标准制定上,也要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不能因为体制不顺,就互相推诿,让问题长期存在。成立城管局,就是要从体制机制上解决这个‘九龙治水’的问题,明确一个强有力的牵头部门。”
于伟正点点头,对臧登峰的表态表示认可:“登峰同志这个态度就对了。在关键问题上,大家不能含糊其辞,要有明确的态度和担当。城市管理是大事,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啊,关系到咱们城市形象和发展环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眼皮子底下的卫生都搞不好,还谈什么改革开放、招商引资?”
他转向郭志远:“志远同志,记录一下。市委原则同意启动市城市管理局的组建工作。由市编办牵头,建委、人事局、财政局配合,立即着手研究方案,明确机构性质、职能定位、编制规模、经费来源。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结合东原实际,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尽快报市委常委会研究。”
“好的,书记。”郭志远立刻在笔记本上记录。
马清文见状,趁热打铁:“书记,我们城管处的处长孙汉同志,是从平安县建委上来的业务骨干,对城市管理工作很熟悉,责任心也强。我建议由他担任城管局筹备组的组长,具体负责前期调研和方案起草工作。”
于伟正略一沉吟,摆了摆手:“清文同志啊,筹备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面广,需要强有力的协调。筹备组组长还是由你或者是你们的班子成员亲自担任,孙汉同志嘛可以作为副组长,具体负责一些事务性工作。这样更有利于工作的推进。”
于伟正最后强调:“在城管局正式成立并有效运转之前,城区环境卫生管理的主体责任不变!光明区委区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常云超、令狐同志,三天之内,必须把辖区内的环境卫生问题彻底整治干净!这是死命令!城管局成立之后,城市管理的具体职责,再逐步移交。散会!”
会议结束,众人起身。臧登峰擦了擦汗,和马清文低声交流了几句。孙汉作为中层班子坐在后面角落里,听到让自己当副组长而不是组长,眼神黯淡了一下,但很快又打起精神,快步上前想再在马清文面前露个脸汇。马清文正和臧登峰说着话,只是对他点了点头。
走出建委大楼,寒风依旧凛冽。
孙汉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思前想后之后,孙汉还是觉得,这事要找周海英才行,一番电话打下来,周海英倒也觉得,顺水推舟的事,一个建委的二级班子负责人,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没拒绝与孙汉见面,并主动帮忙运作。
周海英担任过建委的书记,孙汉能从平安县建委副主任的位置上调到市建委城管处当处长,周海英当初是点了头的。如今听说市里要成立城市管理局,周海英心里也盘算开了。这城管局一旦成立,级别、编制、管辖范围都远非现在的城管处可比,手中掌握的权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周海英深知官场之道,讲究的是多栽花少种刺,这种顺水推舟、惠而不费的人情,做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他拿起电话,拨通了马清文的号码。
“清文书记啊,我海英。晚上有空吗?叫上孙汉,还有建委几个老伙计,咱们在迎宾楼聚聚?好久没坐坐了。”周海英的声音带着惯常的从容和亲和力。
马清文在电话那头心领神会,立刻应道:“周会长相邀,再忙也得去啊!正好,孙汉那边我也正想找他聊聊筹备组的事。行,晚上迎宾楼,我做东!”
晚上,迎宾楼雅间内,灯火通明。周海英、马清文、孙汉,还有建委系统几个与周海英、马清文关系密切的老部下围坐一桌。气氛融洽,推杯换盏间,话题自然就转到了即将成立的城管局上。
孙汉今天格外殷勤,频频起身敬酒,脸上堆满了感激的笑容:“周组长、马书记啊,感谢两位领导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栽培!我孙汉能有今天,全靠领导提携!这杯酒,我敬两位领导!”说完,一饮而尽。
周海英微笑着摆摆手:“孙汉啊,咱们东原的规矩啊,一杯酒可不能敬两个人啊。这杯不算,你和书记单独喝!”
这话,周海英倒不是责备孙汉的意思,而是让孙汉与马清文加深联系。
马清文笑着道:“哎,在座的啊,可都是自己人,说这些见外了。你在城管处干得不错,之前海英书记经常在我面前夸你业务熟悉、责任心强。这次成立城管局,是个新起点,也是个机会,委党组的意见很明确,就是支持你嘛。你要好好把握机会,把担子挑起来。”
周海英也接口道:“是啊,孙汉。筹备组的工作,你要多操心,多跑腿。方案要做得扎实,考虑要周全。我和同志们啊都看好你。”
正说着,雅间的门被轻轻推开。龙投集团王曌笑盈盈地走了进来,身后跟着服务员端着一盘热气腾腾、造型别致的菜肴。“哟,周组长、马书记、孙处长,都在呢!打扰各位领导雅兴了!听说建委领导在这儿,我特意让厨房加了个新菜,给大家尝尝鲜!”王曌声音清脆,姿态落落大方。
这就是王曌的聪明之处,按说迎宾楼开了几年。就是再推出新,菜肴大家早就吃腻了,周边也开了几家规模环境尚可的餐厅,但生意都还是比不过迎宾楼,在迎宾楼的定位上,周海英就没打算挣钱,王曌又极会处理人际关系,让往来的领导都很有面子。
周海英哈哈一笑,显得颇为受用:“王总啊,你太客气了!来来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龙投集团的王曌董事长,美女老总啊!这位是市建委马书记,这位是城管处孙处长……”
王曌得体地与众人打过招呼,说周哥,这些领导我都熟,平日里没少照顾咱们生意。又说了几句场面话,便识趣地退了出去。她这一来一去,既给足了周海英面子,也恰到好处地彰显了周海英在东原的人脉和影响力。
王曌出来过后,到了二楼一间偏僻的小包间,看着商晨光吃的津津有味,就主动走上去,坐下带着欣赏的眼光,看着这个英俊的侧脸。
商晨光夹了筷子腰花,直接塞进了王曌的嘴边,王曌也不嫌弃,张嘴就吃了。
商晨光伸出手刮了刮王曌的鼻尖说道:“你这菜可是上头啊,我现在都受不了啊!”
王曌会意一笑,脸色一红说道:“今天是安全期,我等你!送了周总,就赶紧回来。那边还有虎鞭酒,我再去给你倒二两。”
说完很是不舍的拿着商晨光的手在自己饱满的胸膛上抚摸了两下。
而在楼上包间,马清文将孙汉与周海英的关系看在眼里,心里更有了底。他端起酒杯,对周海英说:“周书记啊,您放心。孙汉同志的能力和为人,我是清楚的。筹备组组长还是由他来,等城管局正式成立,局长人选,我肯定是推荐孙汉同志的。这一点,我在建委党组会上也会明确表态。”
周海英满意地点点头:“清文书记的眼光,我信得过。孙汉是个好同志啊,好好打磨,将来定能独当一面。”
马清文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一丝谨慎,“不过啊,这事最终拍板,还得看市委,看于书记的意思。所以,周书记啊,你这边要给书记,做做工作。”
孙汉连忙表态:“周会长、马书记,我一定全力以赴,绝不辜负两位领导的期望!”
周海英放下酒杯,脸上带着一种成竹在胸的淡然:“于书记那边,我去沟通。我和他私交不错,这点面子,他应该会给。再说了,推荐一个熟悉业务、踏实肯干的干部,也是为了工作嘛。”他语气轻松,仿佛这只是一件小事。
孙汉听了,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又连敬了几杯酒,喝得满脸通红。想到自己有可能成为未来城管局的一把手,在东原官场也算是混成了一个人物,不由得心潮澎湃。
接连两天,市委书记于伟正都在各县区密集调研“三学”活动开展情况,行程排得满满当当。周海英几次想找机会面谈孙汉的事,都没能碰上。
这天晚上,李学武组织“三学办”开碰头会,几个组长把各自手头的工作梳理汇报了一遍。散会之后,周海英在抬头望向窗外,正好看到于伟正那辆标志性的黑色皇冠轿车驶入市委大院。他知道,于伟正是个工作狂,精力充沛,只要没有接待任务,晚上基本都会在办公室加班处理文件。
于伟正和郭志远在市委机关食堂简单吃了晚饭。两个馒头,一盘素炒豆芽,一盘辣椒炒肉丝,两碗小米粥。吃饭时,郭志远试探着问:“书记,您来东原也有一段时间了,工作千头万绪,身边没个专职秘书,大事小情都得您亲自处理,太辛苦了。您看……是不是考虑安排一个秘书了?市委办这边可以准备几个合适的人选,供您考察啊。”
于伟正咽下嘴里的馒头,端起粥碗喝了一口,沉吟片刻道:“志远啊,秘书的事,不着急。你们市委办可以先拉个名单,把符合条件的年轻干部简历准备好。我在观察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