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医馆大夫的我加入了锦衣卫 > 第1017章 发兵高丽

第1017章 发兵高丽(2/2)

目录

常言说:‘逢林而入,不可强追。’

指的是密林地形复杂,隐蔽太多,须谨防意外。

朱无视早在行军途中,就先行派了一队死士,入山林,以探查可能存在的伏兵。

结果传回来的消息,却令随军的将领忍不住发笑,指着前方的山林道:“看来傅采林也只是徒有虚名,若是我用兵,必要在此埋伏一军。”

可他这话还没说完,却又见朱无视的表情有些古怪,疑惑道:“神侯,可是我说错了什么?”

“错,而且是大错。”朱无视骑在马背上,眺望着远处的山势:“林中情况虽然复杂,可我大明火器威名远播,傅采林岂会不知?若是以火器远程轰击,埋伏在林中的大军,岂不就成了瓮中的鱼鳖?”

复杂的山林是相对公平的。

高丽国的将士,或许会更加熟悉这片山林,可他们在山林中的行军速度,也一定会受到影响。

若是纯粹的冷兵器交锋,提前布置埋伏,然后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或许是可行,甚至是十分优秀的战术。

但大明明显已迈进了火器时代。

经零零发无数次改良后的火炮,威力着实惊人。

以前或许还会存在运输方面的压力。

可此次出征,为求速战速决,皇上特批下数十枚噬囊,以存放火器、粮草。

高丽或许不知道噬囊的存在,但绝对知道大明火炮的威力。

傅采林又是心思缜密之辈,必然不会将威力巨大的火炮漏算。

再加上如今的局势,蒙元对大明虎视眈眈。

任哪个眼睛不瞎的,都能明白大明在此刻发兵高丽,便是抱着速战速决,安定后方的想法。

而想要速战速决,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不计损耗。

不计损耗分两种。

一种是不计兵力上的损耗。

另外一种则是不计军备上的损耗。

不计兵力上的损耗不太现实,毕竟蒙元和大明在兵力上,大体是势均力敌的。

若是在高丽这边折损了过多的将士。

那么能够参与到正面战场作战的将士就会减少。

大明发兵高丽,本就是为了防止与蒙元交战时,后方出现不稳定因素,而分流兵力。

若是因攻打高丽,而折损过多的将士,岂非是舍本逐末?

所以,最可能的便是不计军北上的损耗。

最基本的体现,就在于火炮开路。

若是如此,无论高丽利用复杂的山林地貌,布置多少的伏兵,最终也只会出现一个结果——伏兵因为复杂的地形,很难逃出火炮的打击范围,最终全军覆没。

而高丽国,本就在兵力方面存在极大的劣势。

十几万良莠不齐的将士,已是举国之力,若是再出现不必要的损耗,只会加速高丽国的灭亡。

傅采林不是蠢人,必然明白这一点。

所以,乍一看此战高丽国的优势在于地利、人和,想要延缓落败的速度,就只能从这两方面入手。

可实际上,高丽的优势有且只有一点。

那就是领兵的人是傅采林。

而傅采林的优势,则在于本身宗师圆满的修为,以及奕剑术赋予的统筹全局的本领。

更具体一些,就是傅采林可以同时统御十几万兵力,并同时以十几万人结阵。

这么说或许还看不出什么。

简单举个例子好了。

从前有一则歇后语叫做‘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就是说,从前,刘邦突发奇想问韩信:“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

韩信回答:“最多十万。”

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

韩信自豪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

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

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

这一则故事虽然简短,可却值得人深思。

乍一看,能看出韩信的傲,别人只能统兵十万,他却自负上不封顶。

但实际上,他说刘邦能统兵十万,当真没有拍马屁的意思吗?

请你细想一下,古往今来,统兵能力能达十万人的将领能有几位?

十万,已是天才的极限。

只有极少数足以千古流芳的‘兵神’、‘兵仙’才能指挥调度超出这个极限的将士,而不不会使军队调度显得臃肿、笨拙。

若是再将军阵的存在带入。

韩信话的意思,就变成了:主公最多以十万人结阵,而如臂使指,我则多多益善。

军阵并非是人越多越好,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将领,都只能驾驭五万将士,发挥出宗师中期以上的实力。

只有极少数将领,才具备十万人结阵的能力,发挥出宗师后期乃至以上的势力。

至于十万人以上的军阵,固然达不到大宗师的水准。

但每多一万兵卒,所能发挥出来的威力,都会增长两成。

而傅采林,虽说达不到韩信数十万人结阵的能力,却也足以完美支配十余万人。

这是即便朱无视都不具备的能力。

再加上他本身宗师圆满的修为,几乎可以做到大宗师之下无敌的程度。

这才是傅采林此战最大的依仗。

“是末将愚钝。”那最先发笑的将领,听完后,羞愧地地下了头。

铁胆神侯这时才笑了笑:“也不怪你,任谁也很难想到,国力孱弱的高丽,唯一的胜算竟是正面交锋。”

“怕是高丽本国的将领,都不能理解。”

事实上,的确如此。

在高丽群臣得知傅采林非但没有借助地利优势据守,反而是把敌军放了进来,都表示非常不理解。

有几个性格莽撞地士林派残党,更是直接在朝会上抨击傅采林狼子野心,称对方想要卖国求荣。

结果,这几位开口的士林派残党,彻底步了士林派官员的后尘。

被一撸到底,贬为奴籍,后代子孙,永不录用。

不过,虽说这几位官员被责罚了。

却也只是因为高丽王担心傅采林撂挑子不干,而不是他真的理解了对方的做法。

毕竟,在高丽王看来,傅采林身为宗师圆满的高手,无论去哪里都能吃香的喝辣的,被人当做神一样供奉。

但他不行,只有高丽王朝存在,他才是高丽王,他才有荣华富贵可以享受。

为开解高丽王,是夜,卞学道入宫。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