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章 锦江的故事4(2/2)
“而你显然是最合适的人选。”对于耿海清,李焕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直接将其中的内幕告诉了他。
听到李焕这话,耿海清先是一愣,接着脸上露出些许的惊喜,杨卫东去北京工作意味着什么,耿海清心里自然是有数的。
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杨卫东走的更高,那对耿海清日后的发展自然也更加的有利。
“当然这只是其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张家父子。”李焕停顿片刻后还是对耿海清透露道。
“张家父子?”耿海清有些不解的问道。
“是啊,张家父子,特别是张放鸣的大公子张恩鹤利用他父亲的关系,在江州大肆的开展非法集资。”
“张恩鹤利用这些非法筹集到的资金,以超出银行的利息放贷给各大地产开发商,由此赚取息差。”李焕接着说道。
“他们这是在玩火,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这些资金很可能收不回来,到时候损害的是普通百姓的利益。”耿海清一针见血的指出其中的隐患。
从这一点来看,耿海清确实是一个非常懂经济懂市场的技术性官员。
在绝大多数官员都认为房地产市场一片红火,甚至利用房地产经济来提升Gdp的时候,耿海清看到了房地产隐藏的巨大的隐患。
“是啊,大资本大财团的钱被骗了,那还能让他们自认倒霉,可如果这么多普通百姓的钱被骗了,那问题可就大了,搞不好会出现群体性的事件。”
“所以杨书记的意思是让你到江州去抓一下这方面的问题,不要让这件事情最后闹到无法收拾的地步。”李焕接着补充道。
“那为什么不现在就直接取缔?”耿海清这下更是不解了。
既然已经发现了苗头,为何还允许张家父子继续瞎搞下去,直接动手把他们禁了不就得了。
“非法集资这事本身就非常的敏感和复杂,根本不好界定,如果随意出台政策,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激化矛盾。”李焕摇了摇头后说道。
非法集资在华国一直处于一种难以界定的状态,根本原因在于现实情况和政策存在不匹配的问题。
一边是众多民营企业存在现实的资金需求,一边是银行对于放贷的政策非常的不明朗,这样的矛盾下,民营企业只能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资金问题,由此就产生了非法集资这种现象。
可界定非法集资本身就非常的困难,很难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根本没办法一刀切。
最为麻烦的是,民间借贷这种现象已经大规模的存在,如果贸然出台政策,一旦处理不当,不仅会引发社会动荡,还可能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谨慎行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办法,找到合适的时机和方式,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调耿海清过去也就是为了做这方面的工作,耿海清本身就非常的懂经济,而且又有非常丰富的基层治理经验,由他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那是再合适不过。
“好吧,我到江州后将重点关注这方面的事情。”耿海清也知道其中的麻烦,当即点了点头后答应道。
李焕详细介绍了此前自己了解到的一部分情况,让耿海清提前有个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