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章 溢价百分之五接手(2/2)
不过,还是得和其他投资方竞争。
他内心有种强烈的预感,倭国的几家企业是劲敌啊!
沉思了好久,随即拿起手机打了个电话。
“喂,大姑父,没有打扰到你忙吧?”
接着电话里传来罗志文的声音。
“我在处理公司文件没有很忙,小可,你有什么事就说。”
“大姑父,你对‘仁生堂’有了解吗?”
“仁生堂?那个中药老字号吗?”
罗志文还以为王可找他是因为朋友王明顺的事情,没想到是其他的事。
“对,在香江,仁生堂这个品牌不是挺有名气的吗?”
“是挺有名气的,百年老字号了,也是家族企业,传承了一百多年,在南洋算是一个不小的华人富商家族。”
罗志文先是解释了一句。
随即又好奇道:“哎,小可,你怎么想打听它了?”
“大姑父,我接到信息说这个企业的控制人有意转手家族持有的股份,已经有多个投资机构跟对方接触,我们公司也准备跟进。”
“仁生堂要卖了吗?”罗志文疑惑道。
“小可,这个我还真不知道,我虽然跟余家的掌舵人也认识,但不是很熟,倒是和香江这边的余家人比较熟。”
仁生堂,最早由南粤禅城人余家在一百多年前创立于南洋,发展历程也很曲折。
一开始公司在香江上市,后由于家族股权变动纷争,公司分拆,再私有化。
后面又于2000年重新在新嘉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然后又退市整合再上市。
反正因为股权太过分散,一直都在折腾。
余家就因为十几个儿子均分家业,随着代代传承,导致股权分散,令企业缺乏高度的决策力,也影响企业长远战略制定及规划。
“诸子均产”虽是个个有份、利益均沾。
但也很容易留下巨大隐患,最后导致家业走向衰败……
“所以,到现在仁生堂掌权的人是第五代,在新嘉国居住繁衍的一脉,当时二代掌门人六儿子的那一支。”
罗志文给王可讲了一下“仁生堂”创始人家族的发展历史。
王可听完也是感觉有点头大。
儿子多有儿子多的好处,但太多也不好。
居然生了那么多儿子,组成一个足球队都绰绰有余了。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一个家族出了五服就形似陌生人。
诸子均产虽然理想,但并不可取。
若缺乏相适应的家族企业内部治理体系。
后代们因享有均等的股权及相应权利,谁也不服谁,企业犹如失去方向和舵手的大船,最后极容易沉没。
他应该是不会步入余家的老路。
现在的各种企业架构和管理模式远不是几十年前可比。
不过,对方家族股份那么分散,对于收购倒是比较容易一些,可以各个击破。
“大姑父,你那边能不能出面与香江的余家人接触探探口风,我可以溢价收购他们手上的股份。”
“或者,大姑父你出面收购,再转手卖给我,我可以溢价百分之五接手。”
罗志文闻言直接笑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