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诸位废太子(2/2)
看看,二凤和三野猪的太子都是觉得自己不如意,因此造反,但一个保住自己的命,被流放,只因为他的父亲还是爱这个儿子,即使他造反了,另一个则是全员灭杀。
四痞则是三野猪的祖先,也是立下太子后想要废太子,结果太子有了好娘亲的保护,才没有被废掉。
五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立下第一任皇后生下的儿子为太子,但后来先废了皇后的位置,作为太子一看不妙,自己辞去了太子的位置,但最终还是得到了善终。
六和尚据说倒是喜欢自己的太子,太子也做的很好,亲爹在前线打仗,太子在后面管理后勤,可惜的是这个太子死得比自己的父皇早,据说太子是累死的,除此之外还要吓死的,病死的等说法。
传言六和尚的太子算是以上太子里地位最稳的一个太子,他的死打乱了皇帝的计划,导致皇帝大杀功臣,甚至在太孙继位后还引起藩王造反,太子一脉也没有几个能够活下来。
一连串的倒霉太子中还要加上满清康熙年间的太子,康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算是明君,可他的太子也是凄惨。
史上有名的九龙夺嫡讲的就是这段历史,康熙可以说是自己一手捧着太子长大,太子是皇帝心里最重要的儿子,以至于养成了太子霸道独行的性格,正是如此也就给父子之间埋下了隐患。
随着时间的增加,太子登上太子的位置太长了,再加上周围人的影响,多少有些觉得父亲占据皇位的时间太长,
皇帝虽然爱着儿子,但还是不允许儿子触及皇权,偏偏太子渐渐对于权有了一些想法,父子感情开始出现了问题,最终成为很大的裂痕。
因此康熙打算教训一番这个儿子,太子手里的东西只能是皇帝给的,而不是太子可以自己拿,为此康熙让其他成年皇子开始参政,也就有了九龙夺嫡。
太子的工作能力不错,在皇帝御驾亲征期间负责监国,做的很好,可惜的是他习惯了独,被皇帝捧惯了的他上去就下不来,只想着得到而没有想过回报,
作为皇帝最爱的儿子——太子有些受不了,只因为他不再是被父皇独爱的那个孩子,时间久了就昏招频出,被废了两次,最终圈禁。
太子走到这一步,皇帝的责任不小。为什么会有这种结论?太子会是那个样子,那不是皇帝自己惯着?
皇帝在太子小时处处捧着太子,压制其他皇子,就仿佛自己只有太子一个好大儿,其他皇子根本不是皇帝的儿子一样。
久而久之太子就再也下不来,骄傲自大,就像是高高在上的神仙,很难同情蝼蚁一样。
在太子做事出现问题时,皇帝也是轻轻放过,最终让太子变成那个再也无法回头的太子。
偏爱是很偏爱,但抵不过那一把椅子。
康熙看着好大儿的情况,渐渐就没有早年对太子的无原则疼爱,反而因为自己年纪大了,喜好有了很大的变化。
后来在御驾亲征期间皇帝生病了,病痛中的他渴望着亲人的安慰,可太子一直是处于被老父亲关照的情况,就觉得别人对他好是理所当然。也就是说太子习惯了只想着自己,就根本没有想过安慰一下皇帝。
在康熙看来自家的太子冷漠自私,最终引起康熙的不满,皇帝年纪大了,就喜欢孝子贤孙,而不是只想着自己的太子。
可太子也是十分委屈啊!只因为皇帝没有教过他怎么说好听的话,怎么做个孝子贤孙,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放弃。
这些都是历史上很有名的明君的太子们,大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唯一例外是那个自动退让的太子,过的不错(光武帝的第一位太子,后来被封为东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