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开封来信(1/2)
秋去冬来,转眼就到了冬天。
这个冬天,对于李家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富足。
随着州府的生意彻底走上正轨,白花花的银子如同流水一般,源源不断地汇入李家的账房。
李正华用这笔钱,做了三件大事和一件小事。
第一件,是在川河县和凌水镇,为所有李家记旗下的伙计、工匠,都盖了新的宿舍,统一换上了厚实的冬衣棉被,并且将所有人的工钱都上调了两成。寒冬腊月,当别的短工都在为生计发愁时,李家的人却住着暖屋,吃着热饭,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李正华“仁义”的名声,在民间愈发响亮。
第二件,是他彻底翻新了李家村的老宅。将原本的土坯房,推倒重建,盖成了一座青砖碧瓦、五进五出的大宅院。院子里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应俱全,气派程度,比之川河县的一些富户大院,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李盛远和赵慧娘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这辈子还能住上这样的大宅子。老两口每日在院子里散步,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
第三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他在川河县郊外,买下了更大的一块地,建立了全新的罐头工坊和香皂工坊的“研发中心”。他知道,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他需要一个更专业、更保密的地方,去继续研究和升级自己的产品。
唯一一件小事就是李正华拿了近百两银子去购买粮食,再次以张文白的名义将粮食给到了村里正,成功帮李家村熬过了这个旱年。
日子过得红火而又安稳。
这天,李正华难得没有去工坊或者酒楼,而是留在家里享受着天伦之乐。
院子里,一场大雪过后,积了厚厚的一层雪。
孩子们的世界里,雪,就是最好的玩具。
“爹!快看我堆的雪人!”已经长成半大小子,平日里总是一副沉稳模样的李大华,此刻也像个孩子一样,兴奋地朝着李正华招手。他堆的雪人有模有样,还用胡萝卜做了鼻子,用黑炭做了眼睛。
“爹,大哥堆的不好看!你看我的!”一旁的二华不服气,指着自己那个歪歪扭扭,像个大土豆的雪人,一脸骄傲。
小花着个小姑娘,则穿着厚厚的红棉袄,像个雪地里的小精灵咯咯笑着,朝每一位哥哥扔着雪球。四华跟在她后面,一边跑一边躲,不时发出一阵夸张的叫声。
李正文站在廊下,看着这温馨热闹的一幕,脸上满是慈爱的笑容。妻子孙氏,端着一碗热腾腾的姜茶,走到他身边,为他披上了一件厚实的披风。
“天冷,当心着凉。”孙氏柔声说道,眼中满是脉脉的温情。
“不碍事。”李正文握住妻子的手,入手一片温暖,“看着他们闹,心里就暖和了。”
就在这时,一个“跑腿部”的小伙子,冒着风雪从外面一路小跑了进来。他身上落满了雪,脸颊冻得通红,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大掌柜!大喜事!”小伙子跑到跟前,从怀里掏出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信封,高高举起,“开封……开封来的信!”
京城?
李正华心中一动。
他在开封并无亲友,这信会是谁寄来的?
他接过信封,拆开油布,只见信封的材质是上好的澄心堂纸,上面用一手遒劲有力的簪花小楷,写着“李正华吾兄亲启”几个字。而落款,则是一个让他既熟悉又有些遥远的名字——张萧。
张萧!布店老板!听说后来带着童工苏三萧去了京城赶考!
李正华压下心中的疑惑,拆开信封,仔细阅读起来。
信的内容很长,张萧先是在信中,对和李正华当初的相遇表达了怀念之情。他说,若非李正华那段时间的支持,他恐怕都凑不齐赶考的路费,更不可能有今日在京城求学的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