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3章 一手抓经济,一手提升城市形象(1/2)
四月末的阳城,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躁动与期待。
两种截然不同的节奏在这座城市同时加速:
一是关乎经济命脉的百亿级产业投资谈判进入最后冲刺,二是关乎城市形象的文旅盛宴进入倒计时。
作为市委书记的宋江,如同一位身居幕后指挥家,沉稳地驾驭着这首“硬实力”与“软形象”交相辉映的城市发展奏鸣曲。
华桥重工董事长顾华桥和源清医药总经理张发强率领的精英考察团如期抵达阳城。
这两艘产业巨舰的掌舵人亲自前来,本身就表明了极高的投资诚意和对此次考察的重视。
市长高成飞代表市委市政府全程陪同,精心安排的考察路线极具针对性:
对于华桥重工,考察团重点参观了阳城原有的几家重型机械制造厂和配套的金属加工企业,展现了阳城在重工业领域的深厚底蕴和产业工人优势。
同时,实地查看了为其初步规划的临港工业园地块,凸显了未来大宗原材料和产成品运输的物流便利性。顾华桥看得非常仔细,不时与随行的技术专家低声交流,对阳城的产业基础和政府的前期准备微微颔首。
对于源清医药,考察团则直奔主题,前往定远、木漳两县的山区。农科院的专家现场讲解土壤成分和气候特点,当地干部介绍土地流转的初步规划和政策保障。
张发强总经理更关心的是道地药材的种植历史和品质,他甚至蹲下身,亲手捻起一撮泥土仔细查看,与带来的药材种植专家深入探讨。
木漳县的书记张工民和县长张摇光全程紧跟,回答问题详尽周到,将他们之前向宋江书记立下的“军令状”化为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和准备,虽然略显紧张,但其渴望发展的迫切心情和前期做足的功课,给张发强留下了深刻印象。
尽管考察安排周密,但宋江的心始终悬着。他正在省里参加一个重要的经济工作会议,但心思有一大半都系在阳城的谈判桌上。
他知道,对方董事长和总经理亲自出马,意味着谈判已进入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决策阶段。任何细节的疏漏,都可能让之前的努力功亏一篑。
会议一结束,他婉拒了晚宴,立刻让司机连夜赶回阳城。他深知,自己作为市委书记、省委常委的亲自出面,在最后关头代表着最高的重视和最终的拍板权,这是对企业家最大的尊重,也是压垮对方犹豫天平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晚,阳城宾馆会议室内灯火通明。宋江风尘仆仆地赶到,与顾华桥、张发强进行了坦诚而深入的闭门会谈。
他没有过多寒暄,而是直击要害,针对两家企业考察后可能存在的最后疑虑,现场给予了明确且有权重的答复:
“顾董,关于高端人才引进的子女入学问题,市委市政府可以设立‘绿色通道’,优先安排,我亲自督办。”
“张总,关于药材种植基地的土地集中流转和农民合作社模式,市农业局会成立专班,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确保公平合规,保护各方利益。如果试点放在木漳,县委县政府必须签订责任状,确保落实!”
他的承诺,不是空头支票,而是基于对阳城实际情况的掌控和所能调动资源的自信。这种果断和担当,彻底打消了两位企业家的最后顾虑。
第二天上午,签约仪式在市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在双方团队和市主要领导的共同见证下,高成飞市长分别与顾华桥董事长、张发强总经理签署了投资额总计超过一百七十亿元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掌声雷动,镁光灯闪烁。这不仅是资金的注入,更是高端产业格局的重塑,为阳城的万亿目标打下了最坚实的一块基石。
投资落地的喜悦尚未散去,另一场提升城市魅力的战役已进入最后读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