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四合院:猎人开局,枪指贾张氏! > 第1039章 科普角

第1039章 科普角(2/2)

目录

许大茂:“我捐两个智能手环当奖品,谁的小实验做得好,就给谁。”

周阳看着这一切,觉得这科普角就像一颗种子,种在四合院的土壤里,用不了多久,就能长出满院的希望。而那些关于钢铁、关于智能、关于老街坊的故事,还在继续,像院墙边的爬山虎,一步一步往上爬,把日子爬成最温暖的模样。

傍晚,夕阳把科普角的牌子染成了金色,周阳站在门口,看着孩子们在里面玩耍,三大爷在给月季浇水,二大爷在逗鸟,傻柱在摘向日葵叶子,许大茂在整理智能手环……觉得这画面比任何油画都动人。

他知道,这四合院的故事还长着呢。等月季开满院,向日葵结满籽,科普角的小实验做得热火朝天,这里会更热闹,更温馨。而他,愿意一直做这故事里的一份子,陪着这些老街坊,把日子过得像这夕阳一样,红红火火,暖人心肠。

第二天一早,周阳刚起床,就听见院里传来孩子们的欢呼声,原来是槐花带着同学来看科普角了。他笑着走出屋,只见槐花正给同学们演示智能花盆:“你们看,它自己会浇水,不用管,太神奇了!”

同学们都看呆了,一个小男孩问:“这个机器人画的老虎能送给我吗?我爸爸是警察,他肯定喜欢。”

周阳笑着说:“等你学会了怎么让钢铁不生锈,我就让机器人给你画一个,好不好?”

小男孩使劲点头:“好!我一定好好学习!”

科普角正式开放那天,四合院像过节一样热闹。周阳特意让厂里的机器人表演队过来,三个银色的机器人随着音乐跳着机械舞,孩子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尖叫声差点掀翻屋顶。槐花举着自制的小旗子,站在最前面,眼睛瞪得溜圆,嘴里不停喊着“机器人加油”。

三大爷扛着他那台老旧的相机,在人群里钻来钻去,一会儿拍机器人旋转,一会儿拍孩子们的笑脸,嘴里念叨着:“得给我小孙子留几张,让他知道爷爷这院儿多热闹。”二大爷则搬了个小马扎,坐在机器人旁边,手里把玩着鸟笼,时不时给鸟儿喂粒谷子,嘴角却忍不住跟着节奏微微上扬。

傻柱和秦淮茹在科普角门口支起了摊子,卖起了刚烤好的曲奇饼干。傻柱系着花围裙,手忙脚乱地给孩子们递饼干,秦淮茹则在一旁收钱,笑着说:“大家尝尝,傻柱新学的配方,加了核桃碎,香着呢。”许大茂也凑过来,把智能手环摆在饼干摊旁边,大声吆喝:“买手环送科普角门票啦!能测心率能计步,年轻人必备!”

周阳站在科普角的展示区,给一群老人讲解智能花盆的原理。“这里面有个湿度传感器,土干了就自动浇水,土湿了就停,比人照顾得还细心。”他拿起一盆薄荷,“您看这薄荷,浇多了水容易烂根,有了这花盆,想养死都难。”

李大妈凑近看了看,啧啧称奇:“这玩意儿真神!我家那盆绿萝,上个月刚浇死,要是早有这花盆……”

“大妈要是喜欢,我让厂里送您一个试用,”周阳笑着说,“不过得答应我,回头带孙子来参加我们的种植课,让孩子学学植物怎么长大的。”

“那敢情好!”李大妈乐开了花,“我家小宝就喜欢瞎折腾花,正愁没地方学呢。”

正说着,囡囡跑过来拽了拽周阳的衣角:“周爷爷,王博士说机器人的电池快没电了,得换电池呢。”

“让他们去库房拿备用电池,”周阳叮嘱道,“换的时候小心点,别让孩子们靠太近。”

囡囡刚跑走,槐花就举着一块曲奇饼干冲了过来:“周爷爷,你尝尝傻柱叔叔烤的饼干!他说加了您厂里的黄油,特别香!”

饼干还带着温度,咬一口,核桃的脆和黄油的香在嘴里化开。周阳点点头:“确实不错,比上次的蛋糕强多了。”

“傻柱叔叔说,下次要给机器人也烤个饼干形状的,”槐花得意地晃着小辫子,“到时候让机器人捧着饼干跳舞,肯定更好看!”

机器人换完电池,又开始表演新节目——写毛笔字。机械臂握着毛笔,在红纸上写下“科普角”三个大字,虽然笔锋略显生硬,却引得众人阵阵喝彩。三大爷挤到最前面,举着相机咔嚓咔嚓拍个不停,嘴里念叨:“这要是拿给我那教书法的老伙计看,保管他惊掉下巴。”

二大爷的鸟突然叫了起来,像是在跟着喝彩。二大爷笑着拍了拍鸟笼:“你这小东西,也知道好赖啊。”

傍晚时分,机器人表演结束,孩子们开始在科普角做小实验。王博士带着大家用白醋和小苏打做“火山喷发”,当泡沫像岩浆一样涌出杯子时,孩子们的尖叫声差点把屋顶掀了。槐花和几个小姑娘吓得躲在周阳身后,却又忍不住探出头看,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

“这就是化学反应,”王博士笑着解释,“白醋是酸,小苏打是碱,碰到一起就会产生气体,把泡沫推出来。咱们厂里的钢材除锈,有时候也会用到类似的原理。”

“那铁锈能变成泡沫吗?”一个小男孩好奇地问。

“不能,但能变成水和盐,”王博士拿起一块生锈的铁片,“你们看,这锈是氧化铁,用酸泡一泡,就会变成能溶于水的东西,铁就变干净了。”

周阳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心里忽然涌上一股暖流。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哪有这样的科普角,想学点新鲜东西,只能蹲在工厂门口看师傅们打铁,看了半年才弄明白淬火是咋回事。现在的孩子多幸福啊,有机器人表演,有博士讲课,还有这么多老街坊陪着。

傻柱端着一盘炒花生走过来,往周阳手里塞了一把:“周叔,歇会儿吧,看你忙一下午了。”

“你这饼干卖得咋样?”周阳问。

“卖光了!”傻柱笑得合不拢嘴,“秦淮茹说,明天多烤两盘,再加点蔓越莓的。对了,许大茂那手环也卖得火,他说要请咱们吃饭呢。”

“吃饭就不必了,”周阳摆摆手,“让他多捐两个手环当奖品,下次搞知识竞赛用。”

正说着,许大茂凑了过来,手里拿着个崭新的手环:“周叔,您看这新款,能测血氧了,我留了个最好看的颜色给您。”

“我不用这玩意儿,”周阳笑着推辞,“给孩子们当奖品吧。”

“那我给槐花留着,”许大茂眼珠一转,“她今天帮我招呼客人,可卖力了。”

槐花正好跑过来,听见这话,脸一下子红了,捏着衣角小声说:“我没……没卖力。”

“咋没卖力?”许大茂拍着胸脯,“刚才有个老太太不会调手环,还是你教的呢。这手环就该给你。”

槐花接过手环,小声说了句“谢谢大茂叔叔”,就跑回实验区了,手腕上的手环闪着淡淡的蓝光,像戴了串星星。

夜幕降临,科普角的灯亮了起来,暖黄色的灯光照着孩子们的笑脸,照着老街坊们的谈笑声,照着机器人安静站立的身影,一切都那么温馨。周阳坐在台阶上,看着这一切,觉得浑身的疲惫都散了。

三大爷凑过来,递给他一瓶冰镇绿豆汤:“喝点吧,解暑。今天这场面,比过年还热闹。”

“可不是嘛,”周阳接过绿豆汤,喝了一大口,“以后啊,这科普角就是咱们院的聚宝盆,不光孩子们能学东西,咱们老街坊也能凑一块儿热闹热闹。”

“说得对,”三大爷点点头,“我打算把我那月季挪几盆到这儿来,给科普角添点颜色。”

二大爷也走了过来,手里还拎着鸟笼:“我看行,明天我把我那对玉鸟也挂这儿,给孩子们当个活教材,讲讲鸟儿咋孵蛋的。”

傻柱和秦淮茹收拾着摊子,听见这话,傻柱嚷嚷道:“那我天天来烤饼干!保证不重样!”

许大茂也喊道:“我提供手环当奖品!谁学知识学得好,就给谁!”

周阳看着他们,忽然觉得,这科普角哪里是聚宝盆啊,这四合院的人,才是真正的宝。

第二天一早,周阳刚到厂里,就接到了王博士的电话。“周总,德国那边又来电话了,说想引进咱们的智能花盆技术,还说要派工程师来学习。”

“让他们来,”周阳毫不犹豫地说,“但核心技术不能给,就教他们基础操作。对了,让囡囡准备一下,给德国工程师讲讲科普角的运营,让他们也学学,怎么把技术用到老百姓的日子里。”

挂了电话,周阳走到窗边,看着厂区里来来往往的货车,心里琢磨着,得赶紧把科普角的二期工程提上日程。昨天看孩子们做实验时,桌子有点挤,得再扩建个实验区;机器人表演的地方也小了点,下次得搭个像样的舞台。

正想着,手机响了,是槐花打来的。“周爷爷,你快回来看看!三大爷的月季开花了!开了好多好多!”

周阳笑着答应:“好,爷爷这就回去看。”

他吩咐周子轩盯着厂里的事,自己则开车回了四合院。刚进院,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三大爷的月季被挪到了科普角门口,十几朵花一起开了,红的、粉的、黄的,像一片小花海。三大爷正拿着剪刀,小心翼翼地修剪枝叶,二大爷的玉鸟笼挂在旁边的架子上,鸟儿在里面跳来跳去,叽叽喳喳唱得欢。

槐花举着她的智能手环,正在给月季拍照:“周爷爷,你看这朵最大的,像不像小太阳?”

“像!太像了!”周阳走过去,蹲下来仔细看着,“三大爷,您这手艺可以啊,咋养的?”

“秘密,”三大爷得意地笑了,“想知道啊?得用我的独家配方——淘米水发酵的肥,纯天然,不烧根。”

“那您可得教教我们,”秦淮茹笑着说,“我家那盆茉莉总掉叶子,正愁没辙呢。”

“教!免费教!”三大爷大手一挥,“以后每周三下午,我在科普角开个养花课,谁来都行!”

傻柱从厨房探出头:“那我来烤点鲜花饼当课间餐!就用三大爷的月季花瓣!”

“可别!”三大爷赶紧护住花,“我的花是看的,不是吃的!要用花做饼,去摘许大茂那向日葵!”

许大茂正好进门,听见这话嚷嚷道:“凭啥摘我的向日葵?我那是留着结瓜子的!”

众人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在四合院里飘啊飘,飘到了科普角,飘到了机器人的金属外壳上,飘到了每一朵盛开的月季花瓣上。

周阳看着这一切,忽然觉得,这日子啊,就像三大爷的月季,只要用心伺候着,总会开出热热闹闹的花来。至于科普角的二期工程,至于德国来的工程师,至于厂里那些永远也忙不完的订单,都慢慢来,反正这四合院的故事,还长得很呢。

中午,傻柱的鲜花饼没做成,改成了南瓜饼。秦淮茹熬了一锅绿豆汤,大家坐在科普角的阴凉地里,一边吃饼一边聊天。三大爷讲他年轻时养花的糗事,说有次把仙人掌当成多肉,浇了半盆水,结果烂根了;二大爷说他的玉鸟,孵出了三只小鸟,等长大了送一只给槐花;许大茂则在旁边摆弄他的新手环,说要开发个能记录养花数据的功能,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一查就知道。

槐花戴着新手环,在月季花丛中跑来跑去,手环上的步数一路飙升。周阳看着她的背影,又看了看身边这些说说笑笑的老街坊,忽然想起小时候妈妈常说的一句话:“日子就像和面,得慢慢揉,才会筋道。”

现在他信了。你看这四合院,揉进了机器人的金属光泽,揉进了月季的花香,揉进了孩子们的笑声,揉进了老街坊们的家长里短,可不就成了一盆筋道的好面?将来不管是蒸包子还是烙饼,肯定都香喷喷的。

下午,周阳回了工厂,刚进办公室,周子轩就拿着一份报表进来了:“爸,非洲那边的订单又加了500套智能花盆,说是要用到他们的社区花园里。”

“好啊,”周阳接过报表,签上字,“让他们派技术员来学,咱们管吃管住,就像招待德国工程师一样。”

周子轩愣了一下:“爸,这成本可不低啊。”

“成本?”周阳笑了,“你去科普角看看就知道,有些东西,比成本值钱多了。”

周子轩还是没太明白,但他知道爸爸说的肯定有道理。他拿着报表出去时,听见周阳正在打电话,语气是他从没听过的轻快:“三大爷,您那养花课可得留个名额给我,我也想学学怎么把月季养得那么好……”

电话那头,三大爷的大嗓门传了过来:“没问题!保证教你把月季养得比我的还艳!”

周子轩笑着摇摇头,心想,爸爸最近好像变了,以前总说他满脑子都是订单和技术,现在倒关心起养花来了。不过这样挺好,至少爸爸笑的时候,比厂里最亮的灯泡还晃眼。

而四合院这边,槐花正蹲在月季花丛旁,给每一朵花系上小小的红丝带。阳光透过花瓣照在她脸上,像撒了一层金粉。三大爷在旁边看着,嘴里念叨着:“轻点系,别把花瓣弄掉了……”二大爷的玉鸟唱得正欢,傻柱的南瓜饼香味飘满了整个院子。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