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 荷池(1/1)
还不到六月,京城因着二十多天未下雨,天气炎热的仿佛盛夏一般。
皇宫里的石板路被晒得泛出白花花的光,踩上去烫得人脚心发疼;宫墙边的槐树、柳树都没了往日的生机,枝叶蔫蔫地耷拉着,叶缘泛着焦黄色,仿佛下一秒就要被这炽热烤得彻底干枯。整个皇宫也被强烈的光线切割着,明亮的刺眼或者黑暗的彻底。
赵顼近来越发忙碌,不怎么进后宫,只偶尔过来宝文阁看看三娘。但是,大多数时候他也只是匆匆吃顿饭、喝点果酿。有时候甚至连话都说不上几句,又急匆匆赶回书房处理政务,连在后宫多停留片刻的功夫都没有。
新政推行到关键处,朝堂内外的奏疏堆成了山,他实在分身乏术。连向皇后那边,他也只是嘱托了太医按时诊脉、让几个可靠的嬷嬷贴身照拂。甚至有两次李才人借口肚子痛都没有将赵顼带回后宫看一眼。
一时间后宫里安静的不像话。向皇后趁机借着养胎的由头,下了旨免了各宫每三日请安的规矩。这般一来,后宫的嫔妃们倒落得清闲,各自在自己宫里避暑,不必再顶着烈日来回奔波。
三娘在宝文阁里,即便案头、榻边、小几上都摆着盛着碎冰的铜盆,仍觉得暑气难耐。她经常就在房内看书、写字,画一些小画作绣样,打发难捱的时间。兰芝和筱雨陪着她,二人或手里捏着一把团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扇着,或递些水果、果酿给她,帮她消暑。就连这样她还经常感觉自己汗涔涔的。
白日里,她几乎不出门,只在早晚天稍凉些的时候,才会绕着宝文阁内的小花园走一圈。清晨的露气还没散,草叶上沾着晶莹的水珠,踩在石板路上能感受到一丝凉意;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没了正午的毒辣,洒在墙头的爬山虎上,倒添了几分柔和。只是这散步也走不快,没半盏茶的功夫,额角就沁出了薄汗,只能又折返阁中,继续靠着冰盆消暑。
屋外的蝉鸣声此起彼伏,搅得人心烦,可听久了,倒也成了这燥热夏日里唯一的声响。想起赵顼每次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身影,她有些心疼、也有些落寞。她能理解他的忙碌,也知朝政和新政的重要,只是在这漫长的酷暑里、在这高高的宫墙下、在无尽的等待中,日子还是会觉得煎熬。
这日,太阳落山后,傍晚起了些风,带来些丝丝凉意。三娘见暑气略去,便简披了件鹅黄色纱裙,带着筱雨、飞霞出了宝文阁,想去御花园里的荷花池畔走一走。三人想着趁夕阳的余辉随便走走,也没叫随从,更没有掌灯。
还没走到荷花池,就能闻到花香阵阵,混着湿润的水汽,驱散了最后一丝烦闷。三娘与筱雨和飞霞三娘心中欣喜,脚步也加快了些。
夜幕正缓缓垂落,天边还留着一抹淡淡的深紫蓝色余辉,将整片荷花池笼在一片静谧的夜色里。远远望去,大片的荷叶铺展在水面上,寂静无声,挨挨挤挤地连成一片,带着些深幽的藏蓝色。偶有晚风拂过,叶浪轻轻起伏,发出细碎的沙沙声。
深邃的藏蓝色中间,粉色与白色的荷花点缀着,有的完全盛放,有的还裹着花苞,影影绰绰间,在浓浓暮色与荷叶交叠间透着几分娇羞与清雅。
三娘几人继续朝着这片荷池走去,却忽然瞥见斜前方的石板路上,也有一道身影正往荷花池走来——是朱锦沄,朱才人。她身边只跟着一个贴身宫婢,两人也未提灯,一身暗紫色的纱裙在暮色里显得有些单薄。想来也是趁着暑气消散,来荷池边走走的。